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秕蠹的意思、秕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秕蠹的解释

害虫。比喻坏人坏事。《宋书·王华传》:“宰莅之官,诚曰吏职,然监观民瘼,翼化宣风,则隐厚之求,急於刀笔,能事之功,接於德心,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政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秕蠹(bǐ dù)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古语或书面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 核心释义 指像秕谷和蠹虫一样危害社会或事物的坏人、败类、蛀虫。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比喻那些败坏社会风气、侵蚀国家或集体利益的人或事物。

二、 字源解析

  1. 秕 (bǐ):

    • 本义指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即秕谷、瘪谷。秕谷不仅没有食用价值,混杂在好谷中还会影响整体质量。
    • 引申义为坏的、不良的、无用的。例如,“秕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秕”的解释:“秕,不成粟也。从禾,比声。”意指不成粟米(即不饱满的谷粒)。
  2. 蠹 (dù):

    • 本义指蛀蚀器物、书籍或树木的虫子,如蠹虫、木蠹、书蠹。
    • 引申义为侵蚀、败坏、祸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人或事物。例如,“蠹政”指害民的政令,“蠹役”指害民的差役,“国蠹”指危害国家的坏人。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蠹”的解释:“蠹,木中虫。从䖵,橐声。”意指木头中的虫子。《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其引申义:“比喻祸国害民的人或事”。

三、 合成词“秕蠹”的比喻义 将“秕”和“蠹”组合成词“秕蠹”,其含义并非两字本义的简单叠加(空谷和蛀虫),而是取其引申义:

四、 用法与出处 “秕蠹”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常用来指斥奸佞之臣或社会上的害群之马。例如,在《后汉书·五行志》等史书中,可见用此类词汇批评时政或人物。

五、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秕蠹”一词已非常罕见,属于非常书面化甚至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通常被更常用的词语如“蛀虫”、“败类”、“害群之马”、“社会渣滓”等所替代。

参考资料来源:

  1.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 对“秕”、“蠹”字的本义解释。可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版本或权威在线数据库如汉典(需注意在线资源可能不完全等同于原书)。
  2.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 - 对“蠹”字引申义及“秕蠹”类合成词含义的权威收录与解释。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3.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 收录古汉语词汇及其释义,是查询“秕蠹”等古语的实用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秕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秕”和“蠹”两个单字组成,主要用于比喻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字义分解

  1. 秕(bǐ):
    • 本义:不饱满的谷粒,如“秕子”“秕糠”。
    • 引申义:坏的、不良的,如“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2. 蠹(dù):
    • 本义:蛀蚀器物或书籍的虫子,如“木蠹”“书蠹”。
    • 引申义:侵蚀、腐败,如“蠹政”(害民的政令)、“蠹役”(腐败的官吏)。

三、出处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用于描述腐败现象或不良风气。
  2. 历史评论:分析古代政治弊端时,可引用“秕蠹”增强批判性。
  3. 社会批评:比喻社会中的害群之马或制度漏洞。

“秕蠹”通过具体事物(瘪谷、蛀虫)的叠加,抽象为对负面人/事的概括,具有鲜明的比喻色彩和批判意味。其古典用例多见于史书,现代则偏向书面化表达。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宋书》相关章节或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常履顺安服北寒带倡乱抄暴舂碓词素大疫点鬼火琱丽防震番阳返易费力不讨好纷若耕渔公赋弘义讳恶不悛晈察缉盗眷重开旷犒赉可塔扑支诳赏旷涂枯窘灵机一动柳郎芦子厖澒曼延门阶户席明分末如之何穆桂英浓繁拼弹屏置且夫清现气眼佉路瑟咤羣迷攘袂沙俄圣人师蜃云深衷手掌心寺观随葬稌黍顽重暡靉襄樊向夕掀揭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