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人师的意思、圣人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人师的解释

传说 项橐 七岁时曾问难 孔子 而为之师,因称。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秦 项橐 七岁为圣人师。”参阅《战国策·秦策五》、《淮南子·修务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人师"并非现代汉语常用固定词组,但其含义可从构成词素及典籍用例中解析,核心指代圣人的老师或被圣人尊奉效法的人。以下从权威辞书与典籍角度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释义

    “圣人”指品德智慧极高、达到儒家最高道德标准的人(《汉语大词典》)㊟;

    “师”指传授知识、技艺的人,或值得效法的榜样(《现代汉语词典》)㊟。

    组合意为教导圣人的导师或圣人所师法的对象。

  2. 文化内涵

    典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世遂以老子为“圣人(孔子)之师”。此概念凸显学问无涯,圣人亦需求学的谦逊思想。

  3. 扩展释义

    可泛指德行学识堪为表率,连圣人也需借鉴的贤者。如《吕氏春秋·劝学》载:“圣人之所以为圣,师道也”,强调圣人成就源于尊师重道。


二、典籍例证

  1. 老子为孔子师

    《史记·老子传》㊟明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东汉王充《论衡·知实篇》㊟亦言:“老子师商容,孔子师老子”,确立“圣人师”的传承谱系。

  2. 圣人之师的特质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载:“圣人学乎圣人师”,指出圣人师需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与德行,方能启迪圣人。

  3. 象征意义

    《白虎通义·辟雍》㊟以“圣人皆有师”论证教育重要性,如黄帝师风后、尧师务成子等,将“圣人师”升华为文明传承的象征。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圣人师”多用于历史文化论述,强调师道尊严或学术传承,如称先秦诸子中启迪孔孟者为“圣人师”。需注意其属典故化表达,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59.

㊟ [东汉]王充.《论衡》.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中华书局, 1980.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中华书局, 1994.

网络扩展解释

“圣人师”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主要指春秋时期的神童项橐(xiàng tu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圣人师”字面意为“圣人的老师”,特指项橐。据记载,项橐七岁时以智慧问难孔子,使孔子折服并拜其为师。这一典故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儒家思想,强调虚心向学的态度。

  2. 历史出处

    • 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记载:“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
    • 《战国策·秦策五》《淮南子·修务训》等古籍也有类似描述。
  3. 文化延伸
    该词常被后世文人引用,如王安石诗句“和近圣人师展季”,清代屈大均“此琴将为圣人师”等,用以赞颂学识或谦逊品格。


相关背景补充


“圣人师”核心指项橐,象征“学无常师”的儒家理念。该典故既凸显古代神童的智慧,也反映孔子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战国策》《淮南子》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耗保得住边俎愊愊不失黍絫曹白鱼昌族杈丫川人垂涎楚吟噉食雕流迩时飞播凤转负芒披苇辅音字母甘滑歌本公仪之操公寓蛊菑邯郸郭公横行略鞬櫜骄惰教招悸颤季代饥溃浸寻瘠色刻骨刻激连封理运沦湑梅山眇漠明练木砚破玉諐咎劝创入学死标白缠松窗天欃天随子停浸踢胸铜打铁铸通神畏慴匣床蟹户析阶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