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旷途 ”。1.犹大道。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竞入流俗之险路,讳陟佛法之旷涂,何如其智也!”
(2).远路,长途。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朱路篇》:“雄戟闢旷涂,班剑翼高车。”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
“旷涂”(kuàng tú)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权威文献和具体用法理解:
大道或宽阔的路
见于南朝文献,如宗炳《明佛论》:“竞入流俗之险路,讳陟佛法之旷涂”,此处“旷涂”比喻佛法的宽广境界,与“险路”形成对比。
远路、长途
如何承天《朱路篇》:“雄戟辟旷涂,班剑翼高车”,描述军队在漫长路途上行进;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则用“旷途绝险”强调路途遥远艰险。
《旷涂》这个词是指无目的、漫无边际地游荡、闲逛的意思。
《旷涂》由“日”作为部首,由11画组成。
《旷涂》一词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晋代的古籍《隋书·礼仪志》,并在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广泛被引用。它的使用旨在形容人们目无定向、毫无目标地行走或行为放荡不羁。
《旷涂》的繁体字为「曠塗」。
根据历史演变,古时候《旷涂》可以写作「旷途」或「旷徒」。
1. 他失业后整天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旷涂,没有目标,不知如何面对现实。
2. 她心情烦闷,决定出去旷涂一番,放松自己的心情。
3. 这个城市的某些角落总是有些流浪汉在旷涂,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
1. 旷途(无所事事,游荡)
2. 旷徒(无所事事,游荡)
3. 旷野(辽阔而荒凉的地方)
4. 旷世(称赞某人或某事在某个领域或时代中独一无二)
5. 旷日持久(时间漫长,长时间未能解决或结束)
1. 徘徊(在一个地方反复徘徊)
2. 游荡(漫无目的地徘徊行走)
3. 流浪(无目的地漂泊或流动)
1. 有目的地(有明确目标或目的的)
2. 有规划(按计划进行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