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佉路瑟咤的意思、佉路瑟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佉路瑟咤的解释

佉卢蝨吒 的别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七:“ 佉楼 书。应言 佉路瑟吒 ,谓北方边处人书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佉路瑟咤"是一个源自佛教梵语(Buddhist Hybrid Sanskrit)的音译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印度的一种重要文字——驴唇文。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佛教文献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佉路瑟咤”(梵语:Kharoṣṭhī)是古印度西北地区(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使用的文字系统,因字形似“驴唇”而得名“驴唇文”。其使用年代约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常见于阿育王石刻、贵霜帝国钱币及早期佛经写卷。

  2. 词源构成

    • 佉路(Kharo):意为“驴”。
    • 瑟咤(oṣṭhī):意为“唇”。

      组合后直译为“驴唇”,形容该文字独特的笔画形态(向左倾斜,形如驴唇开合)。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应用范围

    驴唇文主要用于书写犍陀罗地区的俗语(Gāndhārī),是佛教早期经典(如《法句经》)的载体之一。大月氏、贵霜王朝将其作为官方文字,与婆罗米文并行。

  2. 文字特点

    • 从右向左横写,包含元音附标和辅音连字。
    • 字母系统受阿拉米字母影响,兼具印度本土演化特征。

三、佛教文献中的记载

唐代佛经翻译家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明确注释:

“佉路瑟吒,旧言佉楼书,应言佉路瑟吒,此云驴唇。”

(引用自《一切经音义·卷六》)

宋代法云所著《翻译名义集》亦载:

“佉卢虱吒,隋言驴唇。仙人名,造文字者。”

(引用自《翻译名义集·卷五》)


四、学术研究价值

驴唇文写本的发现(如大英图书馆藏犍陀罗佛经残卷)对研究佛教传播、丝路文化交流及印度古文字演变具有关键意义。季羡林等学者指出,其与汉译佛经中的音译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玄应《一切经音义》(唐代佛经音义辞典)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在线版(检索词:佉路瑟吒)

  2. 法云《翻译名义集》(宋代佛教术语辞典)

    CBETA电子佛典集成(卷五·文字篇)

  3. 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4. Salomon, R. Indian Epigraphy(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国际权威印度文字学研究)

(注:古籍原文引用来源以CBETA数据库为准,现代学术著作需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获取。)

网络扩展解释

“佉路瑟咤”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解释,综合搜索结果可归纳如下:

1.基本释义与拼音

2.两种主要解释

3.使用场景与争议

4.总结

“佉路瑟咤”主要用于佛经研究或历史语言学中,既可指代古代佉卢文,也可能关联佛教人物。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一切经音义》原文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鞍马劳神百世之利白种人壁角并置避青骢笔趣擦损骋足崇堕出家儿淳熟磁滞大锅菜单缣顶注梵方飞觥走斝甘饵公认逛道儿贵识过得硬汉阴泓澄画家呼牛作马浃汗交口赞誉交倚假葬极际急惊列警透龛靖临览例物龙廷律琯莫络某时纰软气泡取事日圆省昏生香屧沈着使署諟谕双宾语水佩风裳俗格天离忝职为蛇添足温石踒人无置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