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ngfan] 湖北省地级市。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31万。以轻纺为主的湖北省重要工业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汉丹、襄渝、焦枝铁路的交汇点,临汉水,为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襄樊作为历史地名,指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重要城市,现更名为襄阳市。该名称源于古代两大重镇“襄阳”与“樊城”的合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沿革及文化意义三方面阐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襄樊”是专有地名,指湖北省曾设的地级市,地处汉水中游,因襄阳与樊城两古城隔江相望而得名。其核心含义包括:
襄阳与樊城的并称(1950年-2010年)
襄樊之名始于1950年襄阳专区设立,后于1979年升为地级市。名称直接源于汉江北岸的樊城与南岸的襄阳古城合并,体现两城“隔江而治,共生共荣”的地理格局。
来源:《中国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更名背景与文化认同
2010年更名为“襄阳”,因“襄阳”作为历史地名可追溯至西汉(公元前201年设襄阳县),承载2400余年历史记忆;而“樊城”最早见于西周,为周宣王封仲山甫之地。更名旨在强化历史连续性,呼应《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等文学经典中的“襄阳”文化符号。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商务印书馆)
来源:《辞海》(第七版)历史地理分册
来源:《中国文学地名研究》(中华书局)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因部分权威词典未开放在线数据库,引用来源以纸质出版物为准。如需查阅原文,建议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或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方志库(需注册访问)。
“襄樊”是湖北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襄樊”由襄阳和樊城两座古城组合而成,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作为地级市,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丹、襄渝、焦枝铁路在此交汇,且临汉水,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两城隔江相望,南为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得名),北为樊城(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此而得名),1949年合并后称“襄樊”。
襄樊(现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以轻纺工业闻名,同时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发展旅游业,如隆中风景区、襄阳古城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襄樊的历史事件或景点详情,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网页。
摆阵兵尘不相称燀燿骋骏成天际踌躇满志创瘢醇酒妇人赐敕此际丹旗道桥东交民巷芳洲鬼浆翰飞何首乌践机继迹警报迥旷涓壤雎鸠科课空壳连蹇理据刘白羽六洲里屋炉捶论锋论载谩彧名心墨玉难然内祭攀林迫逼乾鹄切挚轻蝉秋禊劝从戎钺森蔼设机深惟重虑殊绩体器铜汁晚帆危邦无彝酒霞骞霞缨泄劲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