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犒赐。《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杲卿 以 禄山 命召 李钦凑 ,使帅众诣郡受犒賚。”《宋史·萧燧传》:“所募多市井年少,利犒賚,往往捕农民以应数,取细民以充军。”《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宜革其王爵,居之 甘州 ,犒賚 安定王 ,諭以不復立之故。”
“犒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ào lài(),繁体写作“犒賚”。以下是详细解释:
犒赉意为“犒劳赏赐”,即通过物质或金钱奖励慰劳他人,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奖赏表达对功劳或辛劳的认可。
二字结合后,强调通过物质奖励进行慰劳和表彰。
多用于古代军事、政治语境,如:
“犒赉”是古代汉语中表达“犒劳并赏赐”的复合词,强调通过物质奖励实现慰劳与激励的双重目的。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犒赉 (kào lì) 这个词是指对劳动者、战士等进行嘉奖、奖赏或慰劳的行为。它用于形容为了表彰和鼓励人们的辛勤努力而进行的奖励或赏赐。
犒赉这个词的部首是犭和贝,它们分别表示犬和贝壳。犒赉的总体笔画数为11,其中犭部的笔画数为3,而贝部的笔画数为8。
犒赉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形式是犒賚,其中的賚字旧时作为犒字的繁化字形。在现代繁体字中,也可以使用犒典作为犒赉的写法。
在古代,犒赉这个词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犒赉的写法为犒賚。而在《说文解字》中,犒赉被写作犒贳。这些不同写法都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所导致的。
1. 为了表彰他的优秀贡献,经理决定给他一份犒赉。
2. 军队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受到了政府的犒赉。
1. 犒赏 (kào shǎng):表彰和奖励工作或战绩。
2. 犒劳 (kào láo):对劳动者进行慰劳和奖励。
1. 表彰:表扬、褒奖、嘉奖。
2. 奖励:嘉奖、赏赐、奖赏。
1. 惩罚:处罚、惩戒、惩处。
2. 责罚:处分、惩处、惩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