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诟病,指责。 清 刘大櫆 《顾备九时文序》:“夫 古湫 之文,固已不宜於世俗,而重以余言,其不益滋之垢厉哉?”
“垢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òu lì,属于较为古雅的用法,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诟病、指责,即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批评或非议。例如清代刘大櫆在《顾备九时文序》中写道:“夫古湫之文……其不益滋之垢厉哉?”表达了对文章的批评之意。
垢(gòu)
厉(lì)
清代文人刘大櫆的《顾备九时文序》是典型用例,反映该词多用于书面或学术性批评语境。
“垢厉”属于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清代文集中的权威解释。
《垢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汉语中常用的成语或词语。它表示人们容忍不了的肮脏、恶劣或危险的环境、状态或事物。
《垢厉》的第一个字"垢"由土部首和厶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3;第二个字"厉"由厂部首和厂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7。
《垢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庄子》和《史记》等文献中。繁体字为「垢厲」。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今天有所不同。对于《垢厉》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而具体的古汉字写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来确定。
1. 这个房间灰尘太多,简直是垢厉不堪。
2. 这个地方环境肮脏恶劣,简直是垢厉至极。
垢垢污污、厉色桑榆、贫嘴滑舌
卑污、肮脏、恶劣
纯净、洁白、优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