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心竭力地规劝。《后汉书·皇后纪下·桓思窦皇后》:“又欲尽诛诸贵人。中常侍 管霸 、 苏康 苦諫,乃止。”《晋书·王坦之传》:“ 谢安 爱好声律,朞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 坦之 非而苦諫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到洽 为御史中丞,初欲弹 刘孝绰 ,其兄 溉 先与 刘 善,苦諫不得,乃诣 刘 涕泣告别而去。”
“苦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苦心竭力地规劝,通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错误行为或决策进行反复、恳切的劝诫。以下是详细解释:
虽源于古代,但现代仍可用于形容对他人错误行为的极力劝阻,如“他苦谏朋友远离赌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中的“苦谏”案例,可参考《后汉书》《晋书》等文献原文。
《苦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苦”指的是痛苦、辛酸,而“谏”则是指劝告、规劝。
拆分成部首和笔画后,“苦”字的部首是“艹”,有8画;“谏”字的部首是“言”,有7画。
《苦谏》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其中描述了鲁国大夫苦谏季友的故事,后被引申为劝诫君主或上级的词语。
《苦谏》的繁体写法为「苦諫」。
古代汉字的写法较现代有所不同,词语《苦谏》在古代的写法为「苦諫」。
1. 他毫不犹豫地对国王提出了《苦谏》,希望能改变他的错误决策。
2. 让我们从《苦谏》中汲取智慧,争取最佳的解决方案。
苦忍、忠谏、建谏、直谏
规劝、劝告、忠告、奉劝
奉承、迎合、媚谀、拍马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