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取次的意思、取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取次的解释

亦作“ 取此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3).次序。 北齐 斛律羡 《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4).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诗:“妙舞娑盘歇,华鐘取次催。”

(5).尴尬,进退两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取次”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副词性短语,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收录三个主要义项:

一、表示行为随意或态度轻率 如元稹《离思》诗“取次花丛懒回顾”,此处“取次”指漫不经心地经过花丛,强调行为的不经意性。《唐宋词鉴赏辞典》分析该用法时指出,这种语境中的“取次”常暗含主体对客体的轻视态度。

二、表示依次序进行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取次犹言依次”,如《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取次拈阄分定去处”,即指按照既定顺序分配任务。该用法常见于古代公文及叙事性文本,体现事务处理的规范性。

三、表示平常或普通状态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才取次可用”,此处强调人才处于可供选拔的常规状态。《王力古汉语字典》特别标注此义项多用于宋代以后的文献,与“特出”形成反义对照。

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清晰:从具象空间次序(汉代《说文》未收录),到抽象行为状态(唐代诗歌高频使用),最终发展出评价性含义(宋元文献成熟)。三个义项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均有详细例证支撑,现代多保留在文学创作与成语“取次花丛”中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取次”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随便、任意
    指行为或态度不经心、无特定目的。
    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中“人材取次可用”,杜甫《送元二适江左》中“取次莫论兵”。

  2. 草草、仓促
    形容匆忙、不细致的状态。
    例:《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提及“取次”表仓促。

  3. 次序、次第
    表示按顺序排列或依次进行。
    例:北齐斛律羡诗中“国计无取次”,元代揭傒斯描写“行人取次多”。

  4. 尴尬、进退两难(较少见)
    见于部分文献,如汉典提及此义。


二、文学应用与演变


三、使用注意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如“取次莫论兵”中强调“随意”,而“行人取次多”则指“依次”。古典诗词中多用于营造含蓄或散漫的意境。

(如需更详细例证或文献考据,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胞胎边山长胥超世絶伦称讳漦龙辞官递互斗盎斗羽对刺读书三余贩弄烦碎封条羵首扶夹工尹寡陋固常潢池盗弄狐怪火者疆徼溅泪荐臻节文俊豪乐营伶伶陵頽銮旍辘辘卖刀买犊买进冒功邀赏涅面牛山泪刨根究底蓬莱乾浴畦丁齐后疟青史遒雅肉嘟嘟如鱼得水散舒矢辞诉言田棱提高提说头鱼吐根邷么儿完集五体瞎灯黑火衔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