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进止的意思、奉进止的详细解释
奉进止的解释
唐 代以来常称奉圣旨为奉进止。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御史中丞 李进 等传宰相语,称奉进止,缘诸司官奏事颇多,朕不惮省览。”《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词语分解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 进止的解释 ∶进退;去留 ∶进退举止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详细解释.进退。《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网络扩展解释
“奉进止”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皇权制度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对上级(尤其是皇帝)的命令绝对服从,不敢违抗或推辞。该词由“奉”“进”“止”三字构成: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 起源:唐代开始用于代指“奉圣旨”,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时期官员称“奉进止”以表示遵旨行事。
- 运作逻辑:胡三省注解称“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强调皇命对臣下行动的绝对控制。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奏章中,表达对皇帝命令的遵从态度,如唐代颜真卿在奏疏中提及“御史中丞传宰相语,称奉进止”。
四、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权威指令的无条件执行,但需注意该词具有明显的历史语境色彩,日常使用较少。
(注:综合参考汉典、查字典及历史文献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进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奉进止(fèng jìn zh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谦虚退让,不再争论或继续争斗。它表示在某种争议或争端中主动退让,以达到和谐或协调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奉(辶/彳)进(辶/彳)止(止)
来源:
《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奉直阙以翼,赞文王之典。”引出了这个成语的用法。
繁体:
奉進止(fèng jìn zh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奉进止的写法与现在相似,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
他们以奉进止的态度缓和了紧张的局势。
组词:
奉命进止、奉劝进止、奉行进止等
近义词:
退让、谦让、止息
反义词:
争锋相对、坚持不退、争吵不休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