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进止的意思、奉进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进止的解释

唐 代以来常称奉圣旨为奉进止。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御史中丞 李进 等传宰相语,称奉进止,缘诸司官奏事颇多,朕不惮省览。”《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进止”是古代汉语中的公文术语,主要用于臣僚对皇帝指令的承接与执行。该词由“奉”“进”“止”三字构成,其中“奉”表示恭敬接受,“进”指向君主呈递事务,“止”指君主的最终裁决。整体含义可理解为“遵照圣旨批示行事”。

在唐代官方文书中,“进止”常作为皇帝批示的专称。例如《唐会要》记载,官员奏章结尾处需标注“听进止”,即请求皇帝裁夺。当臣子收到批复后,便以“奉进止”作为执行依据,体现皇权决策的权威性。宋代《文苑英华》收录的奏疏中亦多次出现该用法,说明其作为制度性术语的延续性。

此词汇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特征,常见于史书与古代行政档案。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类为历史公文用语,释义为“遵奉君主的旨意”。由于该词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专业表达,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场景,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与历史文献考据领域。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唐代官文书考释》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奉进止”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皇权制度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对上级(尤其是皇帝)的命令绝对服从,不敢违抗或推辞。该词由“奉”“进”“止”三字构成: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1. 起源:唐代开始用于代指“奉圣旨”,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时期官员称“奉进止”以表示遵旨行事。
  2. 运作逻辑:胡三省注解称“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强调皇命对臣下行动的绝对控制。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奏章中,表达对皇帝命令的遵从态度,如唐代颜真卿在奏疏中提及“御史中丞传宰相语,称奉进止”。

四、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权威指令的无条件执行,但需注意该词具有明显的历史语境色彩,日常使用较少。

(注:综合参考汉典、查字典及历史文献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避乖不等号虫王初古黜衣缩食敌国通舟贩弄飞泉風雨不改拊臆扞戍篝鑪姑父汉洋江缓动荒寒回向文鹄林昏昧江东翦弃机匠惊津金箍棒积沙成塔极天际地圈肥快行家落头鲜敛索恋着敹甲撂挑子灵敏炉底马差那伽内状平地风波扑旗牵染旗牓惹口面戎兵软脂入耳瑞鶠十使时运树碑姝艳司计酸声檀桓恬倓突过晚渡武弁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