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易的意思、陶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易的解释

变易,变更。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至公侯之命,禀之自然,不可陶易。” 戴明扬 校注:“《一切经音义》《诗》注:‘陶,变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陶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变易、变更。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táo yì
词性:动词
含义:指事物的变化、调整或更替,强调自然或人为的转变过程。


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魏嵇康的《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至公侯之命,禀之自然,不可陶易。”此处意为“公侯的命运由自然决定,不可人为变更”。
    戴明扬校注进一步解释:“《一切经音义》引《诗》注:‘陶,变也。’”即“陶”通“变”,“易”为“改变”,合指“变易”。

  2. 其他语境:
    明代袁凯诗句“礼义薰陶易成德”中,“薰陶”与“易”分属不同语义,“薰陶”指教化培养,“易”表“容易”,需注意区分。


字义分解


补充说明

  1.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
  2. 同名人物:
    部分资料提到“陶易”为现代工艺师(原名陶国宝),属同名不同义现象,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嵇康集》或汉代注疏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陶易的意思

《陶易》是一个成语,意为学习模仿某人的作风、才能或者风格,以期提高自己的水平或者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陶易》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阜”和“卄”。根据部首顺序,它的笔画数为8画。

来源和繁体

《陶易》是源自于《战国策·楚策一》中的一句话:“陶孔子之易,则足以易人;陶老者之易,则足以易世。”在这句话中,陶指的是模仿、学习的意思,易指的是变化、转移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陶易》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根据《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古代写作陶易的字形与现代基本一致,主要差别在于一些细节笔画的书写形状上。

例句

他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李老师的教学风格,所以一直在努力陶易,希望成为像李老师一样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组词

- 陶瓷:指以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烘干、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

- 陶艺:指以陶土为材料,通过捏、拉、坯、烧等技术手段制作的艺术品。

- 模仿:指通过学习、模拟来模仿某人的行为、风格或特点。

近义词

- 效仿:指学习别人的方式、做法,以期望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效果。

- 学习:指通过阅读、听讲、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并以此提高自己的能力。

反义词

- 创新:指通过发掘新思路、创造性的方法和方式,实现新的、独特的成果。

- 发明:指通过独创性的构思与实践,创造出新的物品、设备或方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