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极少量的水。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沧溟善下,或堪涓勺之输;穹昊盖高,尚竭么微之告。” 明 高攀龙 《题丹阳丁氏追远会簿》:“夫放海之水,本于涓勺;干霄之木,起于句萌。”
“涓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字面解释
“涓”指细小的水流,“勺”是量水的器具。组合后字面意为“像勺子舀起的微小水流”,常比喻极少量的事物,尤其用于描述水。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叶适的《除工部侍郎谢表》,文中用“沧溟善下,或堪涓勺之输”表达“大海虽广,也能接纳微小贡献”的谦逊态度。明代高攀龙在《题丹阳丁氏追远会簿》中以“放海之水,本于涓勺”比喻宏大事物源自微小积累。
延伸比喻
除指代少量水外,也可形容稀少、微小的事物,例如才华、资源等。如“涓勺之才”形容能力有限,“涓勺之资”指微薄财富。
现代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强调积少成多的哲理,或表达自谦。例如:“文化传承需重视涓勺之力,不可忽视每个细节。”
例句参考
涓勺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个意思。它可表示“轻微的雨滴”、“细小的水流”或者“细微的事物”等含义。
涓字的部首是水,它的拆分构成是由左边的“水”字旁和右边的“肙”字相组成。涓字总共有8个笔画。
涓字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金文,其形状与水滴相似。在古代,涓字也是用来形容细小的水流的。
涓字的繁体形式为「涓」。
根据古代的字形演变,涓字在古时候的写法有所不同。如在小篆中,涓字的形状是由水字旁和“艸(草字旁)”相组成的。在隶书和楷书中,涓字的形状逐渐接近现代写法。
1. 天空中飘着涓涓细雨。
2. 溪水从山上流下,形成一条涓勺。
3. 她捏起涓勺般的小饭粒,小心地送进嘴里。
涓雪、涓涎、涓滴、涓滴香、微涓、涓流
细雨、细流、细水
倾盆大雨、急流、洪水
白富美百支支半元音八夕北斗七星笔记碧沙柴丬程门立雪愁勤楚芝错读电阻箱动脑筋断清髑髅额妆番假垢坌勾萌龟精过境寒胎猴头猴脑环境教育活用蹇嵼仅容旋马槿艳浚泽叩打窥恣连一接二离心理中埋冤明耀排中律砰駖平蔚普尔七臣青竿穷精驱石屈下曲悬日没处天子瑞徵簛簛圣心婶婶石藓停歇通精歪好慰解乌丝行先发制人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