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家诫的意思、家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家诫的解释

犹家训。《新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参见“ 家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家诫,又称家训、家规或家范,是中国古代家族内部用于教育、规范子孙后代行为准则的书面训示或口头教诲。它承载着家族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处世智慧,是中华传统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详细释义如下:

  1. 核心定义

    家诫指家族长辈(如父母、祖辈)或家族中有威望者,为教导、约束家族成员(尤其是子孙)而制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生活箴言。其核心目的在于维系家族秩序、传承优良家风、培养后代品德。根据《汉语大词典》,“诫”有“告诫、规劝”之意,“家诫”即“家庭中的告诫或规训”。

  2. 历史渊源与形式

    家诫传统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早期多为口头训诫,后逐渐发展为书面形式。其体裁多样,包括:

    • 专论文章: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等系统论述治家、修身、处世之道的著作。
    • 书信、遗训:长辈写给子孙的教诲信件或临终嘱托,如司马谈的《命子迁》。
    • 家族规约:以条文形式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奖惩规则,多见于族谱或祠堂规约中。(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3. 核心内容

    家诫内容涵盖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交往等多个层面,主要包括:

    • 修身立德:强调勤俭、诚信、仁爱、谦逊、立志、好学等个人品德修养。
    • 孝悌睦亲:规范家庭成员间的行为,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宗族。
    • 治家之道:教导如何管理家庭事务、处理家庭关系、教育子女、勤俭持家。
    • 处世哲学:指导如何谨慎交友、明辨是非、遵守礼法、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 职业劝勉:鼓励读书仕进、务农经商等正当职业选择,强调敬业守分。(来源: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社会功能与意义

    • 道德教化:是传统社会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最基础、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将儒家伦理具体化、生活化。
    • 家族维系:通过规范行为、统一价值观,增强家族凝聚力和稳定性,维护家族声誉。
    • 文化传承:承载并传递家族乃至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智慧。
    •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法律和礼制的重要补充,在基层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来源:徐梓《家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代表文献与影响

    历史上著名的家诫文献,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不仅深刻影响了各自家族的后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塑造民族性格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来源: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家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含义

“家诫”指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与规劝,核心是传递道德准则和处世智慧。该词由“家”(家庭)和“诫”(规劝)组成,强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后代品德。

二、历史背景与典型例子

  1. 形式起源:家诫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如王肃的《家诫》,唐代房玄龄曾收集古今家诫编成屏风供子孙学习。
  2. 经典作品:
    • 欧阳修《家诫》: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学习与修身;
    • 诸葛亮《诫子书》: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理念。

三、内容与特点

四、意义与影响

家诫不仅是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的思想,对古代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形成有深远影响。现代教育中,其强调的勤俭、谦逊等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如需查看具体文献原文,可参考《新唐书·房玄龄传》或欧阳修相关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胞褢保庸贝多芬北极地区椑柿冰溜搀落儃伫澹澉漨浡風移奉衣巾膏沐高扬隔离公决官租骨脉国营和上鸿襟架挂节减妓馆京氏学金鸡宝帐积俗辽邈林草流年似水楼舩迈秀偏疼品头评足乾蹦蹦牵缠浅耕企而望归清头庆渥泣下如雨日秩声讨收谷顺藤摸瓜司官四化建设松根石肃白所缘缘停凝痌心疾首秃骭推鞠帷毂违规五谷虫小大人儿西曹系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