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诚心实意 ”。1.真实的心志。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説,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田汉 《卢沟桥》第三幕:“人们就在这样的时候也还是不肯拿出一点诚心诚意: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欺骗,自私。”
(2).谓心意真诚。《红楼梦》第六回:“﹝ 周瑞 家的﹞便笑説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毛6*泽6*东 《论十大关系》六:“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姚雪垠 《长夜》二一:“ 刘老义 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诚心诚意汉语 快速查询。
“诚心诚意”是汉语中表示真挚态度的四字成语,由两个“诚”字叠加构成双重强调,指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毫无保留的诚恳态度。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该词表示“心意真实恳切,没有丝毫虚伪做作”。
从构词结构分析:“诚”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信也”,本义为言行一致、真实无欺;“心”指内在思想情感,“诚意”组合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强调意念的真诚专一。现代用法中,该词既可用于形容待人接物的态度(如“诚心诚意帮助他人”),也可指代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如“诚心诚意钻研学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当代社会交往中具有三层内涵:①情感层面的真挚性,要求摒弃功利算计;②行为层面的持续性,强调始终如一的践行;③道德层面的责任性,体现儒家“推己及人”的伦理观。例如在商业服务领域,秉持“诚心诚意”原则被视为建立客户信任的核心要素。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说明,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正心修身”等儒家修养理念关联,《朱子语类》即有“诚心诚意者,须是表里如一”的论述,突显内外一致的道德要求。这种文化基因使其在现代汉语体系中仍保持着伦理价值判断功能。
“诚心诚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态度真挚诚恳,毫无虚伪。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近义词 | 反义词 |
---|---|
真心实意、一心一意 | 虚情假意、假仁假义 |
全心全意、推心置腹 | 敷衍了事、阳奉阴违 |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红楼梦》《后汉书》等原著。
哀飒阿平絶倒暴逆抱同不揆不是冤家不聚头长案翅翼雠对淳古当世无双盗贼东坡居士发荣风缊副贡高闱跟局官书寡人鬼灵精寒谷回春何察合宅黄蕋挥发油坚冰嘉胜基本原则鲫溜既生霸剧场考察拉忽连歳灵位龙蟠栾睃芒粟马慵立仗门夫偏执性人格披榛采兰钱额牵畏亲近趋朝鹊豆人镜荣气山矾沙塞子是百的师徒私文肃柬巍冠相闻相助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