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縻纼的意思、縻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縻纼的解释

牵牛的缰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及觉,二牛之縻紖不断,如被解脱,则已窜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縻纼"(mí zhè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縻"和"纼"两个单字组成,本义指系缚、牵引牲畜的绳索,后引申为束缚、羁绊之意。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单字释义

  1. 縻(mí)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牛辔也",即拴牛的缰绳。
    • 引申义:
      • 系缚、牵制(如"羁縻");
      • 束缚、拘禁(如"縻系");
      • 消耗、浪费(如"縻费")。

        来源:《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

  2. 纼(zhèn)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牛索也",指牵引牛马的绳索。
    • 引申义:泛指绳索或牵制之物。

      来源:《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二、复合词"縻纼"的释义

  1. 本义:

    指拴系牲畜的绳索,特指牛马等牲口的缰绳或辔头。

    例:《周礼·夏官·司马》:"掌驭车马,饰其縻纼。"(指管理车马并装饰其缰绳)

  2. 引申义:

    • 束缚、牵制: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约束、限制。

      例:宋·王安石《寓言》诗:"名利如縻纼,谁能脱尘鞅?"(以"縻纼"喻名利对人的束缚)

    • 羁绊、牵累:

      指受外界因素牵制而不得自由。

      例: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士人困于科举之縻纼,不复知天下大义。"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1. 古代畜牧文化:

    "縻纼"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牲畜管理的重视,常见于典章制度(如《周礼》)中对车马仪制的记载。

  2. 文学修辞:

    在诗词中多作隐喻,如苏轼"脱身簿领中,始觉縻纼爽"(《和子由苦寒见寄》),以挣脱缰绳喻脱离官场束缚。

  3. 哲学思想:

    道家主张"解其縻纼"(《庄子》佚文),提倡破除世俗拘束,追求精神自由。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縻纼"词条,释义为"系牲口的绳索",引《周礼》及王安石诗例证。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对"縻""纼"的本义及字形演变有详细考据。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其引申义"束缚",并引黄宗羲文例。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权威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名称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縻纼”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由于未检索到相关文献佐证,其具体含义需从字源和构词角度分析:

  1. 单字拆分解释

    • 縻(mí):从“糸”部,本义为“牛缰绳”,引申为束缚、牵系。《说文解字》释为“牛辔也”,如《诗经·周颂》中“言缗之丝”的“缗”通“縻”,指钓丝。
    • 纼(zhèn):亦从“糸”部,指牵引灵车的绳索或马缰绳。《礼记·檀弓》有“助葬必执纼”的记载,特指丧礼用具。
  2. 组合推测含义 二字皆为系缚类名词,且偏旁相同,可能为并列结构,合指“用于捆系牲畜或牵引物体的绳索”,或特指古代某种礼仪场合(如祭祀、丧葬)的专用绳索。

  3. 使用建议 该词极可能出现在先秦典籍或冷门文献中,建议用户:

    • 核查《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等字书
    • 提供具体出处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 注意是否存在通假字或异体字情况

注:古汉语中类似词汇如“羁縻”“纼缴”等,均与系缚、牵引相关,可作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白胶北山捕房裁料采缯参校漕荐传道受业登荐钝鲁刮目相见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衮章毫发丝粟回交回神,回神儿奬金叫道跻跻跄跄寖多经生进取计无复之浚缮砍杀扣背宽话硠硠羸乏羸骄了竟笼致脉气毛团媒钱门榜鸣鹤舟冥筌幕府书厨目录迁藏切齿腐心蚑蟜穷瘠跂行全托瑞节沈骸士伦师慕驷马不追嵩峦陶埴亭午通泰铜心铁胆投躯位序婑嫷无所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