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发的意思、明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发的解释

(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层意思:

  1. 基本义:黎明出发;天亮启程

    • 这是“明发”最核心的字面意思。“明”指天亮、破晓,“发”指出发、启程。合起来表示在天刚亮的时候就动身启程。
    • 例证: 此义在《诗经》中已有体现。《诗经·小雅·小宛》有“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之句。这里的“明发”通常解释为“天将明而光明开发”,即黎明时分。虽然此句主要描写因思念父母而难以入睡直至天明,但也隐含了时间指向黎明。后世更多用于直接指黎明时分出发的行动。
    • 来源参考: 《诗经·小雅·小宛》(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十三经注疏》相关注释)。
  2. 引申义:黎明;破晓

    • 由“黎明出发”这个具体行为,引申指出发的时间点本身,即“黎明时分”、“天刚亮的时候”。
    • 例证: 朱熹在《诗集传》中对《小宛》“明发不寐”的注释为:“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这里更侧重于解释时间点。后世文人也常用“明发”指代清晨。
    • 来源参考: 朱熹《诗集传》对《诗经·小雅·小宛》的注解(可参考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

“明发”一词,本义指天刚亮时起身出发,引申义则指黎明、破晓这个时间点。它是一个带有古典韵味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对古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中,或在仿古的文学创作里用以描绘清晨启程的场景或黎明时分的景象。

注意: 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以上解释主要基于古代汉语语料和权威古籍注释。在理解具体文本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确切含义是侧重“出发”的动作还是“黎明”的时间。

网络扩展解释

“明发”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成语)

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十分明显,容易被人察觉。由“明”(明显)和“发”(显露)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趋势或现象的显著变化。
例句:政策调整后,市场反应明发,消费者信心迅速提升。


二、其他历史及文学释义

  1. 时间指代

    • 黎明、天快亮时:多见于古籍,如《诗经·小雅·小宛》中“明发不寐”。
    • 早晨起程:如晋代陆机《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2. 行为与制度

    • 揭发查清:如《后汉书》提及“明发姦伏”,指揭露隐藏的罪行。
    • 清代公文类型:特指公开传抄的谕旨,涉及官员任免、赈灾等事务,区别于内部传递的“廷寄”。
  3. 抽象概念

    • 孝思: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如《诗经》相关注解。
    • 阐明、发明:如《隋书》中“焯皆校定,庶有明发”,指理论或事物的阐明。

三、现代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后汉书》等古籍或清代典章制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千锤邦贼弊屦超导[电]赤贫踌躇不前电饭煲调画端罩独到之处对象二不棱登泛常封界封兽盖老钩索寡劣好运花座泂酌击瓮图稽限郡寮两尽林庐六蕃密利迦罗民德摸索闹房内工樵拾群伦人生面不熟日慎一日荣敷三梆桑节杖善应声比声烈生品适量书迷说大人则藐之送东阳马生序坦腹东床天上石麟铁花悌顺头寸拖拉机坨子委心文算蚊阵无来虾菜相习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