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度肃拜。拜不低头,惟直身肃容而手至地为肃拜。《左传·成公十六年》:“三肃使者而退。”《国语·晋语六》:“为使者故,敢三肃之。” 韦昭 注:“肃拜,下手至地。”
“三肃”是古代礼仪中的特定动作,指三度肃拜,主要用于正式场合表达敬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连续三次行肃拜礼。肃拜是古代九拜之一,行礼时身体直立,保持庄重仪态,双手下垂至地,但无需低头。这一动作强调对受礼者的尊重,常见于外交或重要仪式中。
动作规范与出处
延伸意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多次严肃”,强调态度郑重,但这一用法并非古籍原意,需结合语境区分。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交往,如接见使者、祭祀等庄重场合,体现礼制文化的严谨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礼仪细节,可参考《左传》《国语》相关章节,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
《三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待工作或任务时非常认真、严谨和尽责的态度。
《三肃》由部首「示」和「肃」组成。
「示」是上部部首,表示「礻」,有关于祭祀和礼仪的意思。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读音是「shi4」。
「肃」是下部部首,表示「端肅」,有关于庄严和严肃的意思。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读音是「su4」。
《三肃》总共由13个笔画构成。
《三肃》是一个现代汉字词语,没有特定的来源故事。它是根据「示」和「肃」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
在繁体字中,「三肃」的写法为「三肅」,仅字形有所差异。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三肃」的字形与现代写法相同。
1. 他对待工作一直保持着三肃的精神。
2. 我们应该用三肃的态度对待学习。
三肃诚待、三肃自己、三肃教育、三肃工作
专注、认真、严谨
漫不经心、敷衍了事、马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