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陪敦的意思、陪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陪敦的解释

方田周围取土修筑的埂坝和绕田沟渠合成的道路与灌溉系统。《左传·定公四年》:“是使之职事于 鲁 ,以昭 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土田陪敦即《诗·鲁颂·閟宫》‘乃命 鲁公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之‘土田附庸’,亦即《召伯虎簋》之‘僕墉土田’。附庸,或谓即《孟子·万章下》‘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之附庸。”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陪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农田水利系统
    指方田周围由取土修筑的埂坝和绕田沟渠共同组成的道路及灌溉系统。这一解释多见于《左传·定公四年》的注释,杨伯峻等学者认为“陪敦”即“附庸”,与土地规划相关,属于周代井田制下的农田基础设施。

  2. 土地增封的称谓
    在封建制度中,特指诸侯受封时额外增加的土地,引申为“裨补”之意。如《左传》记载,鲁国受封时获赐“土田陪敦”,汉代毛亨注:“陪,增也;敦,厚也”,即通过增封土地以显恩厚。

补充说明
两种解释看似不同,实则有内在关联:前者侧重具体农田结构,后者强调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分配。学者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进一步指出,“陪敦”可能反映了周代对诸侯国的土地管理与农业支持体系。建议参考《左传》原文及权威注释(如汉唐注疏)以深入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陪敦

陪敦(péi dū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陪”和“敦”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陪”字的部首是“阜”,总共有9个笔画;“敦”字的部首是“攵”,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陪敦”源于《左传·宣公十年》篇,原意是“陪伴恭敬”。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表示“周密谨慎、恭谨有礼”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陪敦”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即“陪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汉字“陪敦”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与现代汉字保持相似。

例句

1. 他在公司工作时,一向以陪敦的态度深受大家的欢迎。

2. 在重要场合,必须要有陪敦的修养,不能随意行事。

组词

组词方法主要有合成、衍生、转译、装配、重叠、联想等。根据词义作用可组词如:“陪同、陪伴、陪笑、陪葬、陪睡、陪同、陪嫁”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恭敬、敦厚、恭顺

反义词:轻浮、无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