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缒的意思、下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缒的解释

用绳悬人或物下坠。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砚辩》:“石居水底,须千夫堰水汲尽,深数丈,篝火下縋,深入穴中,方得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缒”字密切相关。“缒”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使用频率不高,但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下缒”的意思:

  1. 核心释义:

    • “缒” (zhuì) 的基本义: 指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或指拴人或物的绳索本身。
    • “下缒”: 这个组合词更侧重于描述“用绳索将人或物从高处向下悬放或垂落”的动作过程或状态。它强调方向是向下的(“下”),方式是悬吊(“缒”)。
  2. 具体含义与用法:

    • 动词性用法: 表示“向下悬放”、“向下垂吊”。
      • 例句: 守城士兵在夜间用绳索将勇士下缒出城,执行秘密任务。(此用法源自古代战争或特殊情境下的行动描述)
      • 例句: 勘探队员被下缒到深谷中进行考察。
    • 名词性用法(较少见): 可以指代“向下悬放的动作”或“用于向下悬放的绳索装置”,但更常见的是直接用“缒”表示绳索。
      • 例句: 这次下缒非常顺利。(指动作过程)
    • 引申/比喻义(罕见): 在极少数语境下,可能引申为“(地位、状态等)下降、坠落”,但这种用法非常书面化且不常用。
  3. 词源与构成:

    • “缒”字由“纟”(糸,表示丝、绳)和“追”组成,其本义就与用绳索系物有关。“下”明确指示了动作的方向。因此,“下缒”是一个动补或状中结构的复合词,清晰地表达了“向下用绳索悬放”的意思。
  4. 使用场景与语体:

    • 书面语: “下缒”是一个典型的书面用语,在日常口语中极少使用。
    • 特定领域: 常见于历史叙述(尤其是战争、守城场景)、探险、地质勘探、消防救援(如从高处救人/物)等需要描述从高处用绳索向下放人或物的情境描述中。
    • 古汉语遗存: 该词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色彩,在《左传》等典籍中就有“夜缒而出”的记载(“缒”即包含了“下缒”的动作)。
  5.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缒”的解释为:“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例如:“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下缒”即明确执行此向下放的动作。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缒”的解释为:“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城而出|从阳台上把篮子~下来。” “下缒”即指这种“往下送”的动作。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下缒”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意指用绳索将人或物从高处向下悬放、垂落。它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需要借助绳索从高处向低处移动人或物的动作过程,常见于历史、探险等领域的书面叙述中。其核心含义源于“缒”字的本义,并由“下”字明确了动作方向。

网络扩展解释

“下缒”一词可能与用户实际查询的词汇存在差异。结合语言学分析,“下缒”中的“缒”(zhuì)指用绳索拴住物体或人向下运送的动作。例如《左传》中“夜缒而出”即描述用绳子将人从高处放下。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表示通过绳索进行垂直运输的行为。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

  1. 您提供的搜索结果中仅有“下颏”(指下巴)的解释,可能与“下缒”存在混淆;
  2. 建议确认是否为“下坠”(物体自由落下)或“下缒”(主动用绳索下放)的笔误;
  3. 如需更精准的解释,请提供具体语境或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家之光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鞁马表托閟啬不懂装懂不古不知天高地厚蚕家操办猖悖长袤孱愚尺璧非宝臭弹出乎意外储主祠事独专飞幕负材任气归冯好酒后果欢呼雀跃欢嬿假道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解民倒悬解疑机会精识金谷宴锦笮记注官卷帘格泪如雨下林府令人喷饭篱栅吏治麻雷子摩诃池披对痞话破话蒲鲁东主义浅淡千方百计谴祟起脚圣慈省内申讨式宴收数水枕枢密完竣无如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