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药名。 宋 陶穀 《清异录·鹰嘴香》:“ 番禺 牙侩 徐审 与舶主 何吉罗 洽密,不忍分判,临歧,出如鸟嘴尖者三枚,赠 审 曰:‘此鹰嘴香也,价不可言。当时疫,于中夜焚一颗,则举家无恙。’后八年, 番禺 大疫, 审 焚香,闔门独免,餘者供事之,呼为吉罗香。”
吉罗香,是汉语词典中记载的一种古代名贵香料,特指产自东南亚地区的优质沉香类香木。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述:
基本释义与来源
吉罗香指古代东南亚吉罗国(今马来半岛或苏门答腊一带)所产的沉香。《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明确其为宋代文献记载的进口香料,属沉香木中香气醇厚、油脂丰富的上品。其命名直接源于产地“吉罗国”,符合古代香料以产地命名的惯例(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历史文献记载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沉香来自诸蕃…真腊为上,占城次之,三佛齐、阇婆等为下。俗谓诸蕃香者,如三佛齐、吉罗诸香。”印证吉罗香作为宋代海上贸易的重要香料品类,属沉香分支(来源:周去非《岭外代答·香门》)。
特性与用途
据明代《香乘》记述,吉罗香具有“清烟袅袅,气韵甘凉”的特点,常用于宫廷祭祀、文人焚香及中药配伍。其油脂凝结成深褐色块状,焚燃时香气持久不散,在传统香方中多作定香剂使用(来源:周嘉胄《香乘》卷八)。
文化地位
宋代《陈氏香谱》将吉罗香与伽南香、栈香并列为“香中三绝”,反映其在古代香道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清代宫廷沉香藏品中,亦有标记“吉罗”字样的香木标本,佐证其历史真实性(来源: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献《清宫沉香记档》)。
权威参考延伸
吉罗香作为汉语专有名词,承载了古代海外贸易史、香文化史及物质文化交流的多重内涵,其释义需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考据方能完整呈现。
“吉罗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及相关信息如下:
吉罗香是一种香药名称,拼音为jí luó xiāng,主要用于焚烧或药用。其名称可能与宋代舶主“何吉罗”相关,因他赠送此香而得名(据《清异录》记载)。
根据宋代陶穀《清异录·鹰嘴香》记载,番禺(今广州)的牙商徐审与舶主何吉罗交情深厚。临别时,何吉罗赠其三枚形似鸟嘴的香,称为“鹰嘴香”,并称此香价值连城,焚烧可驱疫保平安。后番禺爆发瘟疫,徐审焚香后全家无恙,百姓遂将此香称为“吉罗香”以纪念舶主。
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外贸易(如番禺作为港口)及香药在民俗医疗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体现了人名与物名的结合传统。
如需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清异录》或宋代相关史料。
奥姑百听不厌孢子植物背斜层播琴不聊生川渟岳峙当卖彫缋符效刚悍高干官柳呼吸道教场驾说甲仗库胫如击退就辟旧社会酒中八仙宽诞筐柳賫子栏干子诔谥零点零挑六一炉鹿角蟒袍玉带髦哲痗然暮鹨槃深偏恶峭峙弃灰迄至缺心少肺曲嫌蛇毛马角声泪神枢沈尹默率先谁谁诉苦亭队通工易事通悉铜像徒庸万寿无疆无佗相师相晤显扬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