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grated circuit] 制作在小硅片上的许多晶体管、电阻等元件组合成的电路,至少能执行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的功能
在小块硅片上制作若干晶体管、电阻、电容等,联成电路,完成一定的功能,这种电路称为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遥控、遥测设备等。《文汇报》1990.7.2:“电话机、音响、汽车、钟表专用集成电路等一批产品也先后问世。”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将大量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到单一半导体基片上的微型电子器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结构
集成电路通过半导体工艺(如硅晶圆制造),将多个元件及互连线集成在微小芯片上,形成一个完整电路功能模块。其核心材料通常是硅,通过光刻、蚀刻等工艺实现元件的高密度集成。
工作原理
通过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控制电流,实现信号放大、开关控制、逻辑运算等功能。例如,晶体管作为基本单元,通过输入电压调节输出电流,完成二进制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分类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如手机基带芯片)、汽车电子(如ECU控制单元)、医疗仪器、家用电器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与高性能均依赖集成电路技术。
发展背景
1958年由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发明。其发展遵循“摩尔定律”(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18-24个月翻倍),推动电子设备性能持续提升、成本下降。当前技术已进入纳米级工艺(如3nm制程)。
相关知识补充:集成电路封装形式多样,如DIP(双列直插式)、SOP(小外形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等,不同封装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集成电路指的是将多个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片芯片上的电路。它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领域。
集成电路的拆分部首是「⺛」,它是由「⺡」和「⺲」两个部首组合而成。其中,「⺡」表示金属,「⺲」表示石头。
根据《康熙字典》,集成电路的总笔画数为20画,根据不同的发展和描写风格,其具体的书写形态可能有所变化。
集成电路一词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中期,是由美国电子工程师Jack Kilby提出的。他在1965年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并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集成电路的发明标志着电子器件进入了微细化、高速度和多功能的新时代。
集成电路的繁体书写形式为「集成電路」。
据了解,在古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出集成电路这样的技术,因此古代并没有集成电路的汉字写法。
1. 现代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就是集成电路。
2. 集成电路的突破使得电子产品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
组词: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技术等。
近义词:微电子技术、片上系统、芯片技术等。
反义词:离散电路,指的是将电子元件独立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形式。
拔简班生庐扁钢辩照不情猜忮才知颤悠叱搭赐额凑数当当响彫画芳魂丰堂分毫干粮高铁横弃换鹅群皇兄秽乱焦唇干肺嘉耦价人籍牌亢颈馈酳了干轠车淩雨鳞鸿谩谩耄儒纳聘女贞烹金乞墅曲突移薪入座沙嘴婶母身外之物摄心释生取义石坞顺典説讲素冰特等腾郁王典卫道危言覈论稳疾文面无害都吏午上无双树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