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床的意思、笔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床的解释

亦作“ 笔床 ”。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翡翠笔牀,无时离手。” 唐 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亭中棐几湘帘,笔床砚匣,位置楚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笔床(亦称“笔架”或“笔格”)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专用于书写间隙时搁置毛笔,以防墨汁沾染案面或滚动掉落。其核心功能在于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与毛笔的完好。

一、基本释义与结构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笔床指“搁放毛笔的专用架具,通常呈床形或山形结构”。其形制多设计为多齿状或凹槽状,可同时承托数支毛笔。早期笔床材质以竹木、陶瓷为主,明清时期则多见玉石、象牙、紫檀等名贵材质精工制作,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

二、功能与使用场景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三载:“笔格,架笔之用,形若山峦者,可卧笔数管。”印证其核心功能在于稳定卧置毛笔。古代文人书案必备笔床,与笔筒、墨床、镇纸等构成完整文房体系,是文人雅士案头彰显文化品位的重要陈设。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

唐代已有笔床记载,陆龟蒙《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诗云“自拂烟霞安笔格”,反映其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明清时期笔床制作工艺登峰造极,尤以景德镇瓷质笔床、苏作紫檀笔床为代表,纹饰常融入山水、博古题材,成为承载文人审美意趣的艺术品。

四、现代认知与存续

随着书写习惯变迁,硬笔取代毛笔成为日常工具,笔床逐渐退出实用领域。然其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仍常见于书法练习、非遗展示及文房收藏场景。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藏有明清笔床珍品,是研究古代工艺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笔床"词条释义
  2.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三论笔格功能
  3. 故宫博物院官网“文房用具”专题对明清笔床的考据说明
  4. 上海博物馆《文房雅玩》特展图录(2019年版)材质工艺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笔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放置毛笔的专用器具,类似现代的笔架或文具盒。古代文人将其与砚台、纸张等并列为文房用具,用于收纳和整理毛笔。


二、历史与演变

  1. 起源
    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徐陵《玉台新咏序》提到“翡翠笔床,无时离手”,说明其作为文具的实用性。
  2. 功能扩展
    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以“一片山花落笔床”描绘文人雅趣,体现其逐渐成为书斋文化的象征。

三、材质与形制


四、现代意义

如今“笔床”一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代指传统书写文化。部分文献中引申为写作环境(如提及《庄子》关联),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房器具,可参考《玉台新咏序》或文房文化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霸楚笾铏边政餔啜步健赪顔粗风暴雨怠厌黨羌答诏地癖东寻西觅饭牀放锡氛嚣躬稼胱氨酸汗喘鼾卧恒谈虹旃花花点点讙扰环岁慧警家讳积安靳故旧态潏潏军籍勘合开奠苛墨懒汉里巷路次路迓鲁质目不别视脑麝片许牵滞栖踪日脚入限山亭奢宕阇梨牲杀刷溜死不旋踵四休损省提铃喝号匣椟香蒲宪官纤维素小熊猫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