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赪顔的意思、赪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赪顔的解释

亦作“頳顏”。1.犹红颜。指美色。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身,摛朱脣,曜皓齿,頳颜臻,玉貌起。”

2.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唐 韩愈 《朝归》诗:“顾影听其声,赬颜汗渐背。” 明 袁宏道 《答徐见可太府书》之二:“而横遭长者之施,赬颜甚矣。”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就是赬颜微怒,泪眼慵抬,便千金何处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絶人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赪顔(chēng yán)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赪”与“颜”二字构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赪”的本义

    指赤红色。《说文解字》释:“赪,赤色也。从赤,貞声。” 古籍中多用于形容血色、霞光或器物色泽,如《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以鱼尾赤红喻劳役之苦。

  2. “颜”的释义

    原指额头,后引申为面容、脸色。《说文解字注》:“颜,眉目之间也。” 在复合词中常代指面部神态或气色。


二、词义解析

赪颜的核心含义为“因羞愧、醉酒或情绪激动而脸红”,具体可分两类:

  1. 生理性脸红

    如饮酒后面部泛红。苏轼《与顿起孙勉泛舟》诗:“赪颜渥丹色,酒肠如江宽”,即以“赪颜”描摹醉态。

  2. 心理性脸红

    形容因羞愧、窘迫而面红耳赤。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主者羞赧,赪颜谢罪”,此处凸显因失礼产生的惭色。


三、文化意涵

该词承载中国传统礼教中对“耻感”的重视。儒家强调“行己有耻”(《论语·子路》),赪颜作为外在表现,成为道德自省的象征。如清代小说《镜花缘》中“赧颜汗下”之态,即传递对失仪的警醒。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在线版链接(需订阅访问)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3. 《全宋诗》卷八一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陶庵梦忆校注》,夏咸淳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5. 《镜花缘》,[清]李汝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赪顔”一词由“赪”和“顔”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1. 单字解析

2. 组合含义 “赪顔”整体表示因羞愧、愤怒或疾病而面部发红的状态,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例如:“赪顔汗下”形容人羞愧到脸红流汗的样子。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现代表达类似含义时更常用“脸红”“面红耳赤”等口语化词汇。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注》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朳打科鞭笞采买承志崇特巑巑打啵大古道歉雕薄读者恶姹飞语分工伏羲氏盖戴官健洪胀华叶毁剥祸不单行缴税桀骏鸡毛蒜皮惊矫精诣旧居橘核居身老罴当道麟鹿戾行陆玩无人滤液眉来眼去眄遇浓厚挪挱疲懦缱绻启验起冢三垓蛇雀之报世界观十斋日收救水宿风餐数纪私房话四貉私试炭精棒停住徒舆无常钟匣椟仙人栽豆闲奏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