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戢藏 ”。
“戢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戢臧”读作jízāng(注音:ㄐ一ˊㄗㄤ),意为“收藏”,特指将武器(如干戈)收存起来,引申为停止战争或平息冲突。例如《汉书·刑法志》中提到“天下既定,戢臧干戈,教以文德”,即用此意。
该词多见于古代碑文和史书,如: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由于搜索结果均标注为“极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工具书或专业文献以确认细节。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查阅《汉书》《隶释》等原始文献来源。
戢臧(jí zāng)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隐藏、遮掩或隐瞒的意思。
戢臧的部首为戈,总共由10个笔画组成。
戢臧源于古代文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出自“自贼戢臧”一句,表示要对付内奸和隐藏的敌人。
戢臧的繁体字为戢臧。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但戢臧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并没有太大区别。
1. 他戢臧了自己的过去,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2. 他的************被戢臧在众人面前,直到最后才露出来。
3. 这个谜团是如此复杂,需要戢臧一些关键信息才能解开。
1. 戢情:戢藏、隐藏自己的感情。
2. 防戢:防范隐藏的敌人。
3. 戢躁:控制自己内心的躁动情绪。
1. 掩饰
2. 隐瞒
3. 遁藏
1. 公开
2. 显露
3. 揭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