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鼗音的意思、鼗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鼗音的解释

鼗鼓之声。古代阵法作战中用以整行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鼗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打击乐器“鼗”(táo)所发出的声音。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鼗”指一种形似拨浪鼓的小型摇击乐器,鼓身两侧缀有耳坠(耳槌),通过摇动手柄使耳槌击打鼓面发声。《汉语大词典》明确将“鼗”释为“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因此,“鼗音”即这种乐器摇动时产生的节奏性声响,具有清脆、连续的音响特征。

二、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与应用

  1. 礼乐制度中的功能

    据《周礼·春官·小师》记载,鼗是周代礼乐体系的重要乐器,常与磬、祝等配合使用,用于引导乐曲节奏:“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其声音在祭祀、宴飨等仪式中起到指挥乐队的核心作用。

  2. 民间娱乐与信号传递

    《诗经·周颂·有瞽》描述“鞉磬柷圉”(“鞉”同“鼗”)的合奏场景,说明其广泛应用于宫廷与民间音乐。此外,鼗音因穿透力强,亦被用作市集开闭、巡更报警的信号工具(参考《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三、文化象征与衍生意义

  1. 儒家礼乐的象征

    在儒家典籍中,鼗音被赋予“和乐”“节序”的伦理内涵。《礼记·乐记》强调“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鼗作为“鼓”类乐器,代表礼乐教化中秩序与和谐的体现。

  2. 文学意象的运用

    唐宋诗词常以“鼗音”渲染市井风情或怀古意境。如陆游诗“鼗鼓街头闹晚晴”,借其声响勾勒市集喧闹场景,体现民俗生活气息。

四、音韵学与文字学考据

“鼗”字从“兆”从“鼓”,《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清代段玉裁注《说文》引《周礼》释其形义关联“兆”声,强调其摇动发声的特性。现代音韵学研究指出,“鼗”属定母宵韵,拟音为*dʰau(郑张尚芳体系),其音节特征与摇鼓的短促往复声效相契合。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4. 《陆游集》(中华书局)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鼗音”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鼗音”指鼗鼓发出的声音。鼗(táo)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制为带柄的小鼓,两侧缀有可灵活摆动的耳槌,摇动时双面击打鼓面发声,俗称“拨浪鼓”。

2.结构特点

鼗鼓的独特设计使其声音清脆且节奏感强。其柄部便于手持,两侧小耳通过摇动产生连续击打效果,常用于仪式或军事场景中传递信号。

3.历史用途

在古代战争中,“鼗音”被用于阵法指挥,通过鼓声统一士兵行动,调整队列行进节奏。此外,它也出现在祭祀、庆典等场合,兼具实用与礼乐功能。

4.相关词汇

与“鼗”相关的词语包括:鼗鼓、悬鼗建铎、雷鼗、播鼗鼓等,多与古代礼乐或军事活动相关。

“鼗音”不仅是一种乐器的声响,更承载了古代社会军事、文化的重要功能。其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体现了声音在传统仪式与组织中的特殊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

班序八旗兵逼和鼻柱畅道长鸣都尉蝉嘒超超垂示大关呆愣澹辞刁横顶巅斗瓶断然恶口帆影犯由概用高道攻城掠地航苇灏茫豪旺很刻和暖鹤苑晦暝建中界稻惊魂摄魄金鼓喧阗襟韵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九锡花孔府老背晦牢栈镂心秘书院轻楫戎王子入甲森聚身退功成爽健水果糖梳头妈子肆螫宿勤骀藉誊黄钿窝团旗颓肩污七八糟香袋显庸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