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赊买,购物不付现钱。《宋书·刘秀之传》:“时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说蕃》:“ 大明 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
赊市(shē s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赊欠方式进行买卖交易的市场行为,即买方在获取商品或服务时暂不支付现款,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结清货款。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指以赊账形式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在“赊市”中,卖方允许买方延期付款,双方通过信用关系完成交易。该词强调交易方式的信用属性,而非具体场所。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10卷,第128页
赊(shē)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324页
市(shì)
来源:《辞源》(修订本)第3册,第212页
“赊市”多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商业信用模式。例如:
来源:《中国历史商业词汇考释》(中华书局)第87页
来源:《现代汉语经济词汇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5页
在当代经济中,“赊市”概念演化为信用消费(如信用卡、分期支付),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其本质仍延续“先得物,后付款”的信用交易逻辑。
来源:《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16页
注:以上引用来源可通过权威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读秀)检索原文进一步验证。
“赊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赊市(shē shì)指通过赊账的方式购买商品,即购物时不立即支付现钱,而是延期付款。该词由“赊”(赊欠)和“市”(交易)组合而成,强调交易中的信用行为。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宋书》《金楼子》等原始资料。
拜央班输奔哀表决器表意字鄙嫚不奈何不亦善夫草介常好抽泣啜涕蹙蹙靡骋担担面定朔堆垛场渡济发瘕放迹发怒飞布封树副作用刚武横扰花椒鹄恭骄奢淫佚掘土机腒腊军捷刻写口材聊天岭腹耄思磨刀雨幕布暖舆庖代平济贫国繁驵前汉七子八婿榕海蛇穿生姜树上生沈湛史録市门时雍殊方绝域宋景诗同班同学穨尔退鱼侮黩诬辱现代汉语词典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