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助治理。 三国 魏 阮籍 《与晋文王荐卢播书》:“盖闻兴化济治,在于得人。”《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三国 魏 曹羲 《肉刑论》:“夫言肉刑之济治者, 荀卿 所唱, 班固 所述。”
“济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辅助治理,其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通过辅助手段或措施来协助管理、治理事务,强调在治理过程中发挥补充作用。例如三国时期阮籍在《与晋文王荐卢播书》中提到“兴化济治,在于得人”,即强调人才对辅助治理的重要性。
扩展语境
在部分现代用法中,可能延伸为治理与救济结合的含义。例如“经济治理”或“信用制度作为经济治理机制”等表述(参考、6),但这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成语用法,可查阅《艺文类聚》《三国志》等文献。
济治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作为名词,它可以指治理、管理的意思;作为动词,它可以指挽救、帮助、解决问题的意思。
济治的部首是氵(三点水),拆分后的笔画为9画。
济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中济的本义是船濒临沉没时,使用救生工具将其解救的意思,后来演变为扶助、帮助的意思。治的本义是治水,即控制水流,后来引申为治理、管理。
济治的繁体形式为濟治。
在古代汉字中,济治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济的旧字形为“㳇”,治的旧字形为“禸”。
1.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济治社会问题。
2. 我们应该相互济治,共同解决困难。
济世、挽救、扶助、医治、管理
拯救、救助、治理
损害、破坏、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