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边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壬寅,焚东郭、北郭。” 晋 潘岳 《西征赋》:“弔 爰丝 之正义,伏 梁 剑於东郭。”《水浒传》第五回:“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摆队成伍,从东郭门而入。”
(2).指东城外,东郊。《宋书·谢灵运传》:“ 会稽 东郭有 回踵湖 , 灵运 求决以为田, 太祖 令州郡履行。” 唐 白居易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诗:“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3).狡兔名。“ 东郭逡 ”的省称。《三国志·魏志·袁谭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此韩卢、东郭自困於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参见“ 东郭逡 ”。
(4).复姓。 春秋 齐 有 东郭偃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东郭”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辞书解析如下:
指古代城池东面的外城或城墙外围地带,属方位性专名。
《汉语大词典》释义:“城东的外郭(外城)。”
《辞源》(商务印书馆)注明:“郭,外城。东郭即东面的外城。”
例:《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此处“东郭”即指城东外郊。
作为中华复姓之一,源自春秋齐国地名,以封邑为氏。
《百家姓考略》(清·王相注)载:“东郭氏,姜姓。齐公族大夫居东郭者,因氏焉。”
《姓氏考略》(清·陈廷炜)指出其源于齐桓公后裔,受封于都城东郭,后世以地为姓。
历史人物如东郭牙(齐国谏臣)、东郭书(春秋齐大夫)均见载于《左传》《晏子春秋》。
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虚构的迂腐儒生形象,后成为滥施仁慈的代名词。
《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东郭先生,小说人物……因救狼险遭害,喻无原则仁慈之害。”
该典故衍生成语“东郭先生与狼”,收录于《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警示对恶者行善反受其害。
“东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姓氏来源
地理概念
文学意象
成语象征
扩展说明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高频出现于地理与姓氏场景,而现代使用更侧重成语的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姓氏源流,可参考《左传》《宋书》等古籍。
杯影蛇弓薄利多销裁员裁致茶船持之以恒雌劣粗缕错觉登第颠跋典博洞隙斗缝奉移坟腴浮骖附化攻打恭节公姥鬼魅蛊狱杭剧横霸诙怪积财解衣敬迓金丝寇凫跨世枯立枯澁炼厉戾家把戏留名麻糖南北史馕糠挠裂内应掐菜浅尠切理会心胊忍髯参军山魅深采摄丝盒子虱虱菽水承欢所处跳喷条载铜仗子闲郤宵遯虾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