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敍的意思、记敍的详细解释
记敍的解释
亦作“记叙”。亦作“ 记序 ”。用文字叙述。《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 唐 孔颖达 疏:“记序前代之事也。” 宋 郑刚中 《画记》:“为之记敍,时读之,如见画马。”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敍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十:“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
词语分解
- 记的解释 记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
- 敍的解释 敍 ù 同“叙”。 笔画数:; 部首: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记敍”是“记叙”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指通过文字或口述方式叙述事物的经过或发展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记敍”由“记”(记录)和“敍”(叙述)组成,表示对事件、人物经历或场景进行连贯、细致的描述,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它是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记录和新闻报道中。
详细解释
-
表达形式
- 既可用文字记录(如文章、书籍),也可通过口头叙述(如演讲、故事讲述)。
- 注重时间顺序和逻辑性,使读者或听者清晰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
核心特点
- 连续性:强调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动态过程。
- 细致性:通过细节描写增强真实感,如场景刻画、人物动作等。
-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礼记》中“记序前代之事”,唐代孔颖达的注释进一步明确其“用文字叙述”的功能。
应用场景
- 文学创作:用于小说、散文等,推动情节发展(如《画记》中对场景的描绘)。
- 历史记录:客观陈述历史事件,如史书编纂。
- 日常交流:描述个人经历或转述他人见闻。
相关概念
- 近义词:记述、叙述、陈述。
- 反义词:概括、总结。
- 常见表达方式:顺叙、倒叙、插叙等(如顺叙使条理清晰,倒叙制造悬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记叙方式的特点,可参考文学写作类教材或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记述
《记敍》(jì xù)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叙述、叙述记载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巳",部首"言"表示与语言相关的事物,部首"巳"则表示时光流逝。它一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记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古代,人们使用象形字和会意字来刻画事物和表示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形式。《记敍》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繁体
《记敍》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記敍」。繁体字是现今仍然在一些地方使用的字体形式,主要在香港、台湾和一些华人社区中使用。
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字的形状和笔画的书写顺序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然而,《记敍》这个词的基本形态与现代汉字非常接近,所以在古代的书写中,它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他用简洁的语言将事情的经过记敍了一遍。
2. 这本书详细地记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组词
《记敍》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比如:
1. 记敍文:叙述和记载的文字。
2. 记敍者:进行叙述和记载的人。
近义词
《记敍》的近义词包括:叙述、记述、陈述。这些词都表示用文字或口述描述事物的过程。
反义词
《记敍》的反义词是:遗忘、忘记。这些词表示忘记或遗忘事物的过程或状态。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别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