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宠爱亲近而流于不庄重。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咸相与祖述其业而宠狎之。”《北齐书·魏收传》:“ 文宣 末,数於 东山 与诸优为獼猴,与狗鬦,帝宠狎之。”《南史·江夷传论》:“ 总 溺於宠狎,反以文雅为败,然则士之成名,所贵彬彬而已。”
宠狎(chǒng xiá)指过分亲近而流于轻佻、不庄重的宠爱行为,多含贬义。其核心在于逾越正常亲密关系的界限,导致尊卑失序或行为失当。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构词溯源
“宠”本义为尊崇、偏爱(《说文·宀部》:“尊居也”);“狎”指亲近而不庄重(《说文·犬部》:“犬可习也”,引申为轻慢)。二字组合后,强调因过度宠溺而滋生放纵、失礼的亲密关系,常见于描述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非理性偏爱。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古今释义对比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
负面行为特征
强调因偏爱导致的行为失范,如:
例证:《北史·恩幸传》载“主上宠狎群小,疏远忠良”,揭示政治弊端。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与近义词辨析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古典文献用例
《陈书·傅縡传》:“宠狎诌谀,恶闻直谏。” 揭露昏君因宠信谄媚者而拒谏的恶果。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语言学考据
王力《古汉语字典》指出:“狎”含“习以为常而不加节制”之义,与“宠”结合后,暗含对逾越礼法行为的批判。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当代教育及管理学常借该词警示:
来源:周兢《汉语语用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DOI:10.3969/j.issn.1000-5072.2018.05.002。
“宠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对某人过分宠爱亲近,导致关系失去应有的庄重与分寸。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过度偏爱,例如君主对臣子或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行为。
2. 深层解析
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强调因过度亲近而引发负面后果,如被宠者变得骄纵、忘乎所以,甚至破坏原有的威严或秩序。例如《北齐书》中记载帝王与臣子嬉戏过度,即被评价为“宠狎”。
3. 使用场景
4. 近义与反义
注意:该词发音为chǒng xiá(非中标注的“xi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含批评意味。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中的文献来源。
宝构胞裹卑狭不方乘法表初等教育垂虹亭出圈儿疵累蟺蜎大婶点正夺伦耳目官耳挖浮文工细瓜剖豆分国瑞豪吟宏宏花眼秽嫚浑备金汤击排冒没绩望拘幽抗表快速快子溃腹劳旧掠袭廉访使两本位制落瓠梅花大鼓盟好庙碑匿谋甯封凝云判押穷泰七纵七擒取诨日历桑陆上假衰漓厮闹唐虞之治軎术武汉无须之祸湘君纤新犀柄麈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