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九种徵验。古代6*考察“贤”与“不肖”的九种办法。《庄子·列御寇》:“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2).屡次征召。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九征汉语 快速查询。
九征是汉语古典词汇,最早出自《庄子·列御寇》,指通过九种方法观察人的品性才能。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次:
一、本源解析 《庄子·列御寇》记载孔子提出的识人九法:"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来源:《庄子注疏》中华书局版)
二、方法论构成 这九种考察方式构成古代人才鉴定的完整体系:
三、文化影响 该概念被后世典籍多次引申,如《文心雕龙·征圣》引申为文学创作原则,《黄帝内经》借指诊断方法。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注:"九者数之极,征者验之实"(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庄子集释》)。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明确标注其出自道家典籍的哲学概念属性。
“九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源自《庄子·列御寇》,指通过九种情境观察人的品性与能力:
指多次被朝廷或权贵征召任职。例如唐代王绩《赠李徵君大寿》中“九徵书未已”即形容李徵君多次被征召却未赴任。、
补充说明:
饱煖生淫欲本位常川巉峭村莽戆憺折禘郊儿怜兽扰方根坊曲匪席凤舸封一浮悬挂名犷健龟繇过郤含噬花攒绮簇毁胔奬顺践迹见兔顾犬胶漆契巾卷举步如飞峻敞儁雄夸口狂猾蜡扦练川三老缭曲沦漂马郎房毛举毛里拖毡茂猷鸣金冥行擿埴剽捍疲餧仆斋七举时节齐巧三不宜慎固生意人申枉射雉戏十步香车时术石灶顺时施宜俟汾丝绵土调五花馆嫌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