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九种徵验。古代6*考察“贤”与“不肖”的九种办法。《庄子·列御寇》:“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2).屡次征召。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九征汉语 快速查询。
“九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源自《庄子·列御寇》,指通过九种情境观察人的品性与能力:
指多次被朝廷或权贵征召任职。例如唐代王绩《赠李徵君大寿》中“九徵书未已”即形容李徵君多次被征召却未赴任。、
补充说明:
《九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被反复征召、派遣参与战争或任务。它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战争中屡次被征召,无法回归平静的生活。
《九征》由“乙”和“彳”两个部首组成。乙部表示数目或次数,彳表示行走。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九征》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形容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秦军征召了九次。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形容其他人被多次征召。
在繁体中,九征为「九徵」。
在古时候,九征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九征的写法为「九征」。
这位老兵在战争中经历了九征,身心俱疲,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平静生活。
组词:"逢征"、"连征"
近义词:"屡次征召"、"屡屡被派遣"
反义词:"长时间休假"、"远离战场"
办学宝箓备火碧纱笼比岁餐啖朝常承露迟夯串用楚辞章句粗陋道傍之筑底发豆逼对内俄国农奴制改革扼吭肥打哏儿观风鬼面城花局黄果树瀑布皇庄价购将意挟赞计册浄界惊厥惊天动地僦税戢臧靠身文书旷卤亏贼老骨老塘栗凿美手猛安年富力强渜濯褰帷露冕青连钱寝寃起认旗章山猫数骂庭问媮息伟议畏震文昌君吴人不识越境显立斜封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