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碧纱笼的意思、碧纱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碧纱笼的解释

(1).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世传 魏野 尝从 莱公 ( 寇準 )游 陕府 僧舍,各有留题。后復同游,见 莱公 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 野 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 野 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 大笑。”后以“碧纱笼”为诗以人重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行部决狱宿新隆寺观邹至完题壁》诗:“若爱殿前苍玉佩,断无身后碧纱笼。”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多少旧题诗句在,碧纱笼底认青苔。”亦省作“ 碧纱 ”。 宋 孙觌 《再至》诗:“悬知不是 唐 王播 ,惭愧高僧护碧纱。”

(2).绿纱灯罩。 五代 齐己 《灯》诗:“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碧纱笼是汉语中兼具实物意象与文化隐喻的复合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碧纱笼"字面指绿色薄纱制成的罩帘,《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用青绿色丝织物制作的遮蔽用具",多用于古代建筑门窗或贵重物品的防尘保护。其青色取自矿物染料石绿,象征清雅品格,常见于唐宋文人居所装饰。

二、典故溯源

该词文化内涵源自《唐摭言》记载的中唐典故:诗人王播少时寄居扬州惠照寺苦读,因贫寒遭僧人轻视,所作题壁诗被随意擦拭。二十年后王播官拜宰相重访旧地,发现昔日诗句已被僧人用碧纱精心笼罩保护。这一戏剧性转变,使其成为"世态炎凉"的经典喻体,宋代《诗话总龟》评此典故"道尽人间势利眼"。

三、文化内涵

在文学语境中,"碧纱笼"衍生出三重象征:

  1. 权势地位的标识物,如陆游诗云"碧纱半掩黄金榜"
  2. 文人扬眉的见证者,苏轼曾作"纱笼素壁香云护"暗喻身份转变
  3. 艺术价值的认证章,据《宣和画谱》载,宋徽宗曾用碧纱笼保护宫廷珍藏书画

四、现代应用

当代《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双轨释义:既指实体纱罩,也喻指"从冷落到尊崇的境遇转变"。在诗词鉴赏中常用于解读怀旧题材作品,如钱钟书《宋诗选注》分析刘克庄诗作时,特别强调"碧纱笼"意象承载的世情批判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碧纱笼”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典故来源与引申义

  1. 王播题诗的故事
    五代时期,王播年少贫寒,寄居扬州惠昭寺,随僧人斋食。僧人厌烦他,故意饭后敲钟,使他错过饭点。二十年后,王播显贵重返寺院,发现当年题写的诗句已被碧纱覆盖保护。他感慨写下“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此典故被后人引用,比喻作品因作者身份显赫而受重视,暗含世态炎凉之意。例如宋代寇准与魏野同游僧舍,寇准的诗被碧纱笼罩,而魏野的诗则蒙尘,后魏野自嘲“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2.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该词常被用于诗词中,表达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或自我解嘲。如南宋陈著“无诗可入碧纱笼”,北宋魏野“多谢溪烟知我意,预先替作碧纱笼”。

二、字面含义

指绿纱制成的灯罩,见于五代诗人齐己的《灯》诗:“赤心长谢碧纱笼”。

“碧纱笼”既有具象的器物含义,更承载了文化语境中对世情变迁的隐喻。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脂巴拉半鄙黩髀肉嘈啾春元存心不良动止肥塉焚谷纷歧干名采誉供奉猴诃藜棒痕累还手翦落惊殒金鼙鞙丝抗情乱来炉底忙急毛息面誉背非蜜蝍迷缪命籍能个农事排讦庞驳飘鼓聘贤前策乔陟奇花名卉青黛蛾青瞳容卫山陵崩膻慕施赏饰僞瘦长授人口实説媒红硕响堂名汤圆淘水特祀天阴挑拣贴役突突囔囔狭促小五金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