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惧震惊。《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球 既诛 甫 ……权门闻之,莫不屏气。诸奢饰之物,皆各缄縢,不敢陈设。京师畏震。”
"畏震"是由"畏"与"震"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因畏惧而震动"的复合词义。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畏"字甲骨文作手持棍棒之形,本义为恐惧,《说文解字》释作"恶也";"震"字从雨辰声,《尔雅·释诂》注为"动也",引申为威慑、惊恐之义。二者合训指向因外界威慑产生的心理震颤状态。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即有"诸侯畏震"的记载,描述周王室衰微时诸侯国对霸主权威的畏惧心理。在《汉书·王莽传》"四夷畏震"的用例中,则特指边疆民族对中央王朝的威慑感。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作为独立词条使用,其语义场被"震慑""威慑"等双音词替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入古语词范畴,建议在当代书面表达中优先使用现代通用词汇。
注:参考文献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等权威辞书。因古籍文献网络版本版权限制,建议查阅中华书局古籍数据库获取原始出处。
“畏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èi zhèn,其核心含义是恐惧、震惊。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构成:
词义扩展:
在《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中记载:“京师畏震”,描述阳球诛杀权臣后,权贵阶层因震慑而收敛行为,民众亦感到惊恐的情景。
可用于形容: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3)将其归类为“成语”,但主流词典(如、4、10)均标注为普通词语,且未限定于“地震”场景,需结合语境理解。
桉牍被酒北马卞庄蔽扞残杪传席锤骨刍摩石谷丹脂大札点厾殿庭繁要奋用丐户干父之蛊供职公冢归功于故琴孤掌难鸣海匪花貌蓬心黄骨鱼觳悉艰患祭拜镜彩近义词绝密两楹离京笼笼屡见不鲜年几宁家披昌僻乱钦贵榷束任其自然塞曲丧娶省忧受寒黍餹嵩洛素英僋俕兔阙危厉微尰文酒乡道相助贤仲詨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