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蜗牛的别名。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杂虫》:“蜗牛,螺虫之有角,俗或呼为黄犊舍。”
“黄犊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黄犊舍(拼音:huáng dú shè)指蜗牛的别名。该词源自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杂虫》的记载:“蜗牛,螺虫之有角,俗或呼为黄犊舍。”
字面构成:
文化关联: 该名称属于古代对动物的拟物化俗称,类似“促织”(蟋蟀)、“促织娘”(纺织娘)等,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形象性特点。
部分网页(如)提到该词源自《庄子·外物》的典故,并解释为“父母溺爱子女”的比喻。但经查证,《庄子》原文无此记载,且高权威性来源均未支持此说法,建议以“蜗牛别名”为准。
《黄犊舍》是一个成语,意为土地肥沃、环境良好的牧场或农场。
《黄犊舍》的部首拆分为:黄(黑)犊(牛)舍(舟)。按笔画拆分:黄(12画)犊(6画)舍(8画)。
《黄犊舍》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牧场环境优美且土地肥沃的场景。
繁体字为《黃犢捨》。
古时候汉字写作“曱”,由于简化以后的字形“或”与曱相似,所以现代使用的《黄犊舍》字形为"或"。
例句:"此地地势平坦,河水清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黄犊舍。"
组词:黄金乡、犊牛场、舍利塔
近义词:繁华盛地、生机勃发的庄园
反义词:贫瘠土地、荒芜之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