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戎的意思、九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戎的解释

(1).九伐之兵。《周礼·秋官·掌交》:“九戎之威。” 郑玄 注:“九戎,九伐之戎。” 贾公彦 疏:“九戎之威者,大司马设九伐有所威刑。” 孙诒让 正义:“《説文·戈部》云:‘戎,兵也。’大司马九伐,皆用兵威武之事,故谓之九戎之威。”参见“ 九伐 ”。

(2).九夷。 汉 扬雄 《反离骚》:“资 娵娃 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赖。” 唐 李峤 《汾阴行》:“ 汉 家五叶才且雄,宾筵万灵朝九戎。”详“ 九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戎”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古代九支戎族的总称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九戎”指周代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九个戎族部落,包括“陆浑、伊、洛、阴、太原、代、西落、义渠、燕京”等族群。这些部族多从事游牧,与中原农耕文明长期并存,曾参与周王朝的政治军事活动。例如《逸周书·史记解》提到“九戎之乱”,反映其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关系。

二、周代官职名称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晋代杜预注:“谓九戎为九州之戎。”此处“九戎”指周王室设立的官职,负责管理境内戎族事务,体现周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策略。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权威辞书,并结合先秦文献用例,确保语义考据的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九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指“九伐之兵”

源自《周礼·秋官·掌交》中提到的“九戎之威”,指周代大司马制定的九种军事征伐规则,用于威慑诸侯。郑玄注解为“九伐之戎”()。具体包括对不敬天子、侵害百姓等行为的讨伐,强调以武力维护礼法权威()。

2.指“九夷”或九个蛮夷族群

在广义上泛指古代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如汉代扬雄《反离骚》中的“鬻九戎而索赖”()。狭义上则指周朝时期的九个具体部族,包括:

用法与注意

如需进一步扩展,可查阅《周礼》《说文解字》等古籍或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藏拜上帝会版画北宋北翟鳖饮闭锢垂范村煞待女镀锌发擿奸伏飞鸿風寒高压电根方差工地工师关煞故程诡行鼓柁旱草谽呀阖拢驩悰环运惠文冠互济简閲佳实晶体酒意橘子汁窥窬分毫劳师动众梁冠凌风凌霄殿六朝金粉柳鑵漏网之鱼梅洗眉言侬音堑山堙谷求名夺利麴糁人百其身人力车软禁善毁市钞束杖驷车推脱五劳泻痢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