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禁闭。 唐 吕岩 《步蟾宫》词:“捉得金精牢闭錮,炼甲庚,要生龙虎。”
(2).指风气不开通。 黄中黄 《沉荩》第二章:“戊戌以前, 湘 中无所谓新党也。乙丙之交,闭錮不通,其稍习古文诗词,以酒食相徵逐者,则号曰名士。”
闭锢(bì gù)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闭”与“锢”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封闭、阻塞或禁锢,强调事物被严密隔绝或失去流动性的状态。以下从语义、用法及引申义分述:
物理层面的封闭
指物体或空间被完全封锁,无法流通。如管道、门窗等被堵塞或焊死。
例: “地下水道闭锢,污水无法排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7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
社会与思想的禁锢
引申指制度、观念对人的束缚,或阶层流动的停滞。
例: “科举制度虽为选才,然寒门仍多闭锢。”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
《说文解字》释为“阖门也”,本义为关门,引申为隔绝、结束(如“闭关”)。
《说文》注“铸塞也”,原指熔铸金属填补缝隙,后泛指坚固封闭(如“禁锢”)。
二者结合强化了“彻底封闭”的语义。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民之卖僮者……闭锢而无出。” 指奴婢买卖中被禁锢不得脱身。
“血脉闭锢。” 形容人体气血阻塞不通。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注:链接有效性需实时验证,若失效请参考纸质文献。)
“闭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详细解释:
指物理上的封闭或限制,常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的严密关押。例如唐代吕岩在《步蟾宫》中写道:“捉得金精牢闭錮,炼甲庚,要生龙虎”,这里的“闭锢”强调将“金精”牢牢封闭。该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体现对事物或力量的束缚。
用于形容社会风气或观念的封闭保守。如黄中黄在《沈荩》中提到,戊戌变法前的湖南“闭锢不通”,指当时社会氛围僵化,缺乏开放思想。这种含义常见于历史或社会评论中,强调环境或文化的局限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诗词古文网()等来源。
阿剌酒悲恫财校吃不透冲恬窗间过马赐斧钺悼心疾首嘟呐防送夫风晓观音衲顾靳瞽旷恨不能恒象华甸画界汇萃惠济交割瘕疝吉期九还旧乡绩望絶顶骏庞巨袟欬謦楷正冷袖辽敻凌突趢趢赂田漫乱摸娑谋无遗策千态万状青州曲七五三三槐九棘神虬水霸焘覆讨幽提珩挺进通宝铜川市颓倚王实甫闻名遐迩五劳忤鳞香岫县人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