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语。谓凡情灭尽。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七:“为心不了絶,妄想起如烟。”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旦儿云:‘如何得个了絶?’正末云:‘凡情灭尽,自然本性圆明。’”
(2).了结;结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诸处见欠蚕盐和预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以此,积年未能了絶。”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二折:“﹝你﹞想不想在今日,都了絶爽利,休尽我精细。”
(3).指置人于死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更有一等狠毒的,偏要算计了絶,方才快活的。”
“了绝”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以下为详细分析: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或文学作品中多涉及佛教义或极端结局,现代用法则偏向“彻底结束”。
了绝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解释。
了绝一词最常见的意思是指终止、中断或者断绝某种关系或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情感的断裂,也可以表示事物的结束或者不再存在。
了绝一词的拆分部首是了和绝,了的拼音是liao3、绝的拼音是jue2。了的部首是ㄥ,绝的部首是纟。
了的总笔画数是2,绝的总笔画数是7,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书写和理解了绝一词。
了绝一词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诗经·齐风·青青子衿》中:“有子之继,言维綮矣。”这里的綮即为了绝,意味着终止或中断。
了绝在繁体中的书写形式是「了絶」。
了绝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了的古字形为「丄」,绝的古字形为「絶」。
1. 这段关系已经了绝了。
2. 这个计划了绝了我们的希望。
3. 他们的友谊已经了绝,再也无法修复了。
了事、了解、了无新意、绝望、绝对、绝密
中断、断绝、终止、终结
连续、延续、继续、保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