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愚妄而桀骜不驯。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 ( 管叔鲜 ) 蔡 ( 蔡叔度 )流言,叛戾东都。 周公 征讨,诛以凶逆。顽恶显著,流名千载。”《明史·云南土司传一·广西》:“ 维摩 、 云龙 、 永寧 、 浪渠 、 越顺 等州县蛮民顽恶,不遵政教,宜置兵戍守,以控制之。”《东欧女豪杰》第一回:“不料贵国平日以文明自许,其顽恶犹復如此。”
(2).指愚妄而桀骜不驯的人。 宋 岳飞 《题新淦萧寺壁》诗:“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顽恶(wán 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顽固恶劣
指人本性固执且品行败坏,含强烈贬义。如形容拒不悔改的恶人:“其性顽恶,屡教不改”(《汉语大词典》)。
难以消除的恶劣性质
引申指事物难以根除的弊端或有害特性。例:“此疾顽恶,非药石可速愈”(《现代汉语词典》)。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根深蒂固的劣性”这一概念,属并列式构词法。
古代用例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批判恶霸张委:“恃了势力,专一欺邻吓舍,扎害良善,触着他的,风波立至,必要弄得那人破家荡产,方才罢手。如此顽恶之人,世所罕有”。
现代释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顽恶:顽固恶劣;难以制服”。
参考资料
“顽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由“顽”(固执、不听劝告)和“恶”(邪恶、不善良)组成,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极其顽固且带有恶意,特指坚持错误、不肯悔改的人。
性格特征
指愚妄且桀骜不驯,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三国时期嵇康《管蔡论》提到“顽恶显著,流名千载”,《明史》中亦用该词描述不服从政教的地方民众。
指代对象
可引申为代指具有此类特质的人。如宋代岳飞诗句“斩除顽恶还车驾”,即以“顽恶”指代金兵或奸臣。
与“老实”“诚实”等表示顺从、正直的词汇形成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如嵇康、岳飞作品原文),可参考权威字典或历史典籍。
白富美抱瓮出灌裁别才德兼备出位错扳得获地表水曡嶂阏密飞迸風駝公强管窥筐举槶脸黑鼠黄虀淡饭嚼咽嘉声吉丢疙疸静窥憬涂竞相就傅濬齐铿纯厉世摩钝六渠卤簿妙墨命薄缘悭明徽莫侯穆卜目达耳通盘诘配调鬅首片文只事偏恣疋半停分谦贱气哄哄清析欹嵚历落秋魄啓业全家热食驲书侍酒施为树串儿贴就微官委是娴熟线轴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