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钵观之。”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龙鉢已倾无法雨,虎牀犹在有悲风。”
“龙钵”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龙钵”原指咒龙请雨之钵,源自《晋书·艺术传·僧涉》的记载:东晋僧人僧涉曾用秘咒召龙降雨,龙现于钵中,天降大雨,前秦君主苻坚与群臣曾亲眼目睹此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中,或借古喻今描述权力结构,例如:“龙钵已倾无法雨”(唐·李绅诗),暗喻权力衰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晋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龙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龙形的饭器或碗。在古代,龙钵被用来盛放食物,通常是一种装饰华丽、形态精致的饭碗。
龙钵的部首是龙字的部首龙,作为汉字的部首表示与"龙"相关的事物。它可以看作是由两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组合而成,是一个复杂的汉字。
龙钵的总笔画数为22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汉字。
龙钵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古代,龙被视为中国传统的神物,象征着权力和声望。因此,制作一种以龙形为设计元素的饭器,也成为一种彰显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繁体字中,龙钵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
古代写龙钵的汉字形态与现代略有差别。古代汉字写龙钵时,龙的形状可能更加细致入微、曲线更加流畅。而钵这个字母在古代写法中可能更加象征性地表现出容器的形态。
1. 那位皇帝的用膳器皿非常奢华,他使用的是一只镶嵌着龙鳞和宝石的龙钵。
2. 在博物馆中展出的古代龙钵,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组词:龙玺、龙纹、龙鳞、钵焗
近义词:龙盘、龙镬、龙晶
反义词:凤碗、凤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