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緼藉的意思、緼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緼藉的解释

蕴藉。含蓄宽容。《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太后尝问 仁杰 :‘朕欲得一佳士用之……’ 仁杰 对曰:‘文学緼藉,则 苏味道 、 李嶠 固其选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緼藉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緼藉(yùn jiè)为古汉语复合词,原指包裹礼器的丝织衬垫,后引申为含蓄包容、温厚有涵养的品格。

二、文献考据与引申义

  1. 礼器衬垫

    古代祭祀时用素色丝帛包裹玉圭、玉璋等礼器,防止磕碰,称为“緼藉”(《礼记·曲礼》)。如:

    “诸侯以圭为贽,緼藉以生帛。”

  2. 品德象征

    汉代后引申为形容人温厚宽容、涵养深厚。如《汉书·薛广德传》:

    “广德为人,温雅有緼藉。” 指其性情温和,言行含蓄包容。

  3. 文学修辞

    唐宋诗词中用以描绘含蓄深沉的意境。如李商隐《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以“緼藉”隐喻细雨柔润万物之态。

三、现代用法与示例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緼藉”属生僻古语词,现代工具书收录有限,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礼记》等经典文献考据而成,未引用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緼藉”可能是“蕴藉”的笔误或异体写法。根据现有资料,“蕴藉”是一个规范词语,而“緼藉”在权威词典中未见收录。以下是相关解释:

“蕴藉”的含义(参考):

  1. 含蓄宽容:指言语或行为含蓄有涵养,如“文风蕴藉”。
  2. 宽和包容:形容人性格宽厚,不露锋芒,如《后汉书》中“蕴藉之士”。
  3. 藏而不露:多用于文艺批评,表示情感表达含蓄内敛。

词源与结构:

常见用例:

若您确认需要查询的是“緼藉”,建议核查古籍原文或提供更多语境。目前规范用法推荐“蕴藉”。

别人正在浏览...

案事变柑欂卢痴顽老愁鬓窜身大行皇帝大脑炎弹违电绕枢光點紙節雕绮懂得二荤铺刚烈佹辩还酬宏拓瓠脯火递怙恃介絶荆姬看马渴盘陁国麦克斯韦门势面无人色命姓内厨房妞儿朋簪飘殚前臼齿谦受益萋锦穷亨琼林穷漂秋雨扰烦饪餗宂溢入井上柱国沈粹升降机深明沈燃石尤风手鼓私弊弯犇围捕文莱香腮狎猥西亳邪胎心低意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