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普洱茶的意思、普洱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普洱茶的解释

[tea p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省西南部,清代属普洱府一带出产的茶,多压制成块

详细解释

云南省 西南部出产的一种茶,多压制成块。因产地中的部分地区在 清 代属于 普洱府 而得名。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木部》:“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緑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老爷见给他倒的也是碗普洱茶。” 曹禺 《雷雨》第一幕:“开午饭了,普洱茶泡好了没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普洱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后发酵茶,以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市)为核心产区,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如渥堆发酵)制成,具有“越陈越香”品质特征的茶叶。其释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及权威来源阐述如下:


一、 核心释义(词典角度)

  1. 词源与定义: “普洱茶”一词源于古代茶叶集散地——普洱府(今云南省普洱市)。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定义为:产于云南西南部,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其核心在于“云南产地”、“大叶种原料”、“晒青工艺”及“后发酵特性”。

  2. 工艺特征: 根据加工工艺和品质形成方式,普洱茶分为:

    • 生茶(普洱生茶):晒青毛茶经精制、蒸压成型(或散放),在自然条件下陈放,随时间自然发酵转化。新茶滋味刺激性强,陈化后口感醇和。
    • 熟茶(普洱熟茶):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加速转化后加工而成。具有色泽红褐、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典型特征。

二、 权威释义与文化内涵

  1. 历史依据: 普洱茶历史悠久,清代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这印证了其作为贡茶的历史地位和“味酽”(滋味浓酽)的品质特点。
  2. 国家标准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2111-2008)明确规定: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此标准是界定普洱茶的法定权威依据。

  3. 核心品质——“陈香”: 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是其“后发酵”属性带来的“越陈越香”潜力。在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避光、通风、干燥、无异味),其内含物质持续转化,口感趋于醇厚顺滑,香气呈现独特的“陈香”,且被认为具有收藏价值。

三、 关键特征总结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茶叶大辞典》 (陈宗懋主编) - 定义普洱茶工艺与分类。 [可参考相关权威出版机构或图书馆资源]
  2. 《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或标准查询平台]
  3. 阮福《普洱茶记》 (清) - 历史文献记载。 [可查阅《中国茶经》等典籍或权威茶史著作]
  4.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官方说明 - 对普洱茶产地、工艺、品质的阐述。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资料和行业标准,普洱茶的定义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1. 基本定义与产地 普洱茶是以云南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后发酵茶类。其核心产区为云南省普洱市及周边地区,因古代普洱府得名。

  2. 分类特征 按制作工艺可分为:

  1. 品质特性 外形多呈条索状或紧压成饼、沱等形态,色泽乌润至褐红,具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且具有"越陈越香"的转化特性。

  2. 健康价值 传统认为其具有助消化、降脂降压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富含茶多酚、茶褐素等活性成分。但需注意科学饮用,避免夸大疗效。

  3. 国家标准界定 根据GB/T 22111-2008,普洱茶需同时满足三大要素:云南特定区域、大叶种原料、特定工艺。这一标准排除了非云南产区或非大叶种制作的类似茶品。

补充说明:市场上存在以工艺仿制的"普洱茶",但只有符合地理标志保护要求的产品才能称为正宗普洱茶。消费者选购时可通过SC编码、地理标志标识等辨别真伪。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乐相生八禽补冶士屮昧愁郁楚腰纤细锄耘凑热闹错断大钞大费殚谋戮力顿证吠影吠声关关姽婳贵农贱商瞶眩鹄国毁訾淴泱贱贾接伴使洁身借榻阶庑阶职穽渊眷怀脚色君道髡褐冷情罹辜谧尔盘回髼头朴斲之材平铺潜蓄遣言乞墦日转千街散樗上行神飈升科沈速市秤探头探脑套取跳月听说同年会万丈高楼平地起微茫痿人不忘起香包湘文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