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槎头鯿的意思、槎头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槎头鯿的解释

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 汉水 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止擅自捕杀,故亦称“ 槎头缩颈鯿 ”。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钧,果得槎头鯿。”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六:“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编。”亦省称“ 槎头 ”。 唐 杜甫 《观打鱼歌》之二:“ 徐州 秃尾不足忆, 汉 阴槎头远遁逃。”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 汉 糟槎头美, 吴 羹成咄呵。”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仍用蝶庵词韵》词:“且饼煎寒具,鱠切槎头,相逢满酌梨花冻。”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槎头鳊是中国古代文献及地方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的鱼类名称,特指汉江襄阳段出产的一种鳊鱼(学名通常为Megalobrama skolkovii,即团头鲂)。其详细释义如下:

  1. 字义解析

    • 槎 (chá):本义指木筏或砍伐树木,引申为水中木桩或渔具。在“槎头鳊”中,“槎头”指渔人设置于水中捕鱼的木桩(或筏头)。“槎”也指古代神话中往来天河的筏子(如张华《博物志》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为名称增添了文化意象。
    • 头 (tóu):指前端、顶部。此处指木桩或筏子的前端。
    • 鳊 (biān):鱼名,指鳊鱼,体侧扁,头小背高,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

      合称“槎头鳊”,意指常在槎头(木桩、渔具)附近活动或因此种渔具捕获的鳊鱼,其鱼头形状亦被认为类似槎头。

  2. 历史渊源与地方特色

    槎头鳊最著名的记载源于唐代襄阳(今湖北襄阳)。

    • 唐代诗人孟浩然《岘潭作》诗云:“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 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宋人记载:“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祇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其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然此鱼常出于春暮,食柳絮而肥,南人以荻牙为羹,亦未全失也。然则圣俞所咏,乃此鱼耳。余在汉东,得一尾,大如槎头鳊,斫脍作羹,真珍物也。” 此段虽论河豚,但提及汉东(襄阳一带)所得河豚“大如槎头鳊”,侧面印证了槎头鳊作为襄阳地方名产的存在及其体型特征(体宽而肥)。
    •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京西路·襄阳府》明确记载:“槎头鳊,在襄阳岘山下,汉水中。鳊鱼肥美,常禁人捕。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鳊。孟浩然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即此。” 这清晰地解释了名称由来:因官府为保护此鱼资源,禁止随意捕捞,用木桩(槎)拦截河道限制捕捞,故得名“槎头鳊”。
  3. 文化意象与文学典故

    槎头鳊因孟浩然的诗句而闻名,成为襄阳的文化符号和文人吟咏的对象。

    •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此处称“槎头缩颈鳊”,强调了其缩颈(头小)的特征。
    • 苏轼《鳊鱼》诗:“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诗中“缩项”即指缩颈鳊(槎头鳊)。

      因此,“槎头鳊”或“缩颈鳊”在文学中不仅是美味的象征,也寄托了文人对隐逸生活(如孟浩然垂钓)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追思。

  4. 生物学特征

    现代生物学证实,槎头鳊即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鲂属。

    • 形态特征:体高而侧扁,呈菱形。头短小,吻圆钝,口裂宽。背部青灰色,体侧银灰色,腹部浅灰白色。因其头小、吻圆钝,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缩颈鳊”或“槎头鳊”。
    • 生态习性: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草食性,喜食水生维管束植物。原产于长江中游通江湖泊(如湖北梁子湖),襄阳汉江段是其重要分布区之一。
  5. 别名与辨析

    • 缩项鳊/缩颈鳊:强调其头小、颈部看似内缩的形态特征。
    • 团头鲂:现代标准学名及常用名。
    • 需注意与同属的三角鲂 (Megalobrama terminalis) 和广东鲂 (Megalobrama hoffmanni) 区分。团头鲂(槎头鳊)体型更高,口裂更宽,尾柄更短,鳔室数也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 : 孟浩然《岘潭作》诗,收录于《全唐诗》。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全唐诗》数据库:https://ctext.org/quantangshi (需自行检索) : 欧阳修《六一诗话》,收录于《欧阳文忠公集》。可参考中国古籍库:https://www.guoxuedashi.com (需自行检索相关条目) : 祝穆《方舆胜览》,中华书局点校本或相关古籍数据库。可参考中华经典古籍库:https://www.ancientbooks.cn (需订阅或检索) : 杜甫《解闷十二首》,收录于《杜工部集》。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杜工部集》: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75828 (需自行查找具体诗篇) : 苏轼《鳊鱼》诗,收录于《苏轼诗集》。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苏轼诗集》: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78336 (需自行查找具体诗篇) :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权威分类学著作)可参考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http

网络扩展解释

“槎头鯿”一词有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字面含义(指鱼类)

  1. 基本定义
    槎头鯿(拼音:chátóubiān)是鳊鱼的一种,因头部较小、背部弓起、体色青灰而得名,以汉水流域出产的最为著名。其肉质鲜美,古人用木筏(槎)拦截捕捞,故称“槎头缩颈鯿”或简称“槎头鯿”。

  2. 文学出处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岘潭作》中写道:“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鯿”,杜甫的《解闷》诗也提到“漫钓槎头缩颈鯿”,均以这种鱼象征自然风物之美。


二、引申含义(成语)

  1. 比喻意义
    成语“槎头鯿”由“槎头”(船头)和“鯿”(优质鱼类)组合而成,比喻人或事物的品质极佳、无可挑剔。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赞美高尚品德、卓越才能或事物精良,例如:“他的为人如槎头鯿,令人敬重”。


该词既可指代汉水名产鳊鱼,又衍生为赞誉性成语,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能改斋漫录》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兰若昂激榜服邦圻备至表露布衣黔首材童妙妓撑里等价连城点召斗桶藩储藩条風兵草甲贡嘎山勾神光临谷地过滤嘴后身隳形价等连城介殻结账矜迈旧恨新愁麇至沓来局跳老白赏离荡笼袖鸾枳叹鹿角叉落纱庐伍緑茸麻木满子茅塞顿开冥然兀坐南藩盘多倗友窃窃私私弃咎琼姿衢处缮録神功圣化说结隋卞泰蔟讬情忘形之交宛黄伍伯矹矹芗脯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