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禄的意思、奉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禄的解释

(1).俸禄。官吏的薪水。奉,通“ 俸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位在三公,奉禄甚多。”《南史·循吏传·范述曾》:“ 述曾 生平所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资。” 清 张惠言 《封文林郎恽君墓志铭》:“ 敬 为吏廉,奉禄不足以丰养。”

(2).持禄。《韩非子·有度》:“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禄(fèng lù)是中国古代对官吏薪俸的称谓,其含义与“俸禄”相通,特指朝廷按官职品级定期发放给官员的金钱或实物报酬。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词义本质

    “奉禄”即官员任职所得的经济待遇,体现古代“以禄代耕”的制度理念。其中“奉”通“俸”,意为供给;“禄”本指谷物,引申为官方供给的薪饷。该词强调国家对官吏履职的物质保障,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奉粟六万”,即指孔子任鲁国司寇时的年俸。

  2. 通假关系

    “奉”为“俸”的古字,二者在典籍中常混用。汉代《说文解字》释“禄”为“福也,从示录声”,本与祭祀相关,后衍化为官职收入。至明清时期,“俸禄”成为规范书写,但“奉禄”仍见于部分文献,如《明史·职官志》载官员“岁给奉禄有差”。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至汉

    周代实行“世禄制”,贵族依爵位领封地收入。战国后逐渐转向货币俸禄,如秦国以“石”为俸禄单位(如“二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记载各级官吏“秩禄”,形成制度化体系。

  2. 唐宋变革

    唐代推行“职田+钱帛”复合制,官员除月俸钱外另授职分田。宋代增设“职钱”“禄粟”等名目,并首创“祠禄官”闲职俸给制度,见于《宋史·职官志》。

  3. 明清定型

    明代将俸禄折为“本色”(米粮)与“折色”(银钞),清代则完全货币化。清《户部则例》详载九品十八级俸银标准,如正一品年俸银180两、禄米180斛。


三、现代规范

奉禄作为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统一规范为“俸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

俸禄:旧指官员的薪水。

其使用场景限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当代表述中需采用规范词形。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
  3.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吴宗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http://ling.cass.cn(“俸禄”词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奉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延伸含义

3.语境用法

4.现代适用性

建议

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典,或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场闇钝白缚白着班丝布暴扬陛级才高运蹇参乘插班豺心痴小丑秽捶钩蹴躇粗面粉丁头顶头上司斗花对牀夜语唲齵反货封资修敢当功成名遂瑰殊恒代遗风哄闹曶霍虺蜓降真教扰击均紧自羁魄齑黍救搭苛痒困醉裂隙林林柳圣花神偻步曼丘蒙得维的亚飘飘拽拽七宝舆秦诏版曲道曲偻戎蛮升坐沈寒鼠须管束装盗金私伺腆然僞蔽祥哀宪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