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幽寂静貌。 唐 牟融 《题朱庆馀闲居》诗之三:“閒客幽栖处,瀟然一草庐。”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余尝过访其居,修竹瀟然,焚香独坐。”
(2).脱俗不羁貌。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飞来峰》曲:“安得瀟然遗世,把烟霞摶弄。” 茅盾 《腐蚀·十月十日》:“她微昂着头,若有所思,又若无所思,意态潇然走着。”
(3).清凉貌。 明 冯惟敏 《黄罗歌·椿林堂观雨》曲:“丝丝点点成甘露,荷沾濡瀟然无暑。”
“潇然”是一个具有多重意境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读,具体如下:
清幽寂静
形容环境或氛围的宁静深远,如唐代牟融《题朱庆馀闲居》中“瀟然一草庐”描绘了隐士居所的幽静。明代俞弁《逸老堂诗话》也以“修竹瀟然”形容竹林的清雅。
脱俗不羁
指人超然物外的洒脱气质,明代陈所闻《驻马听·飞来峰》中“瀟然遗世”即展现了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清凉舒爽
明代冯惟敏用“瀟然无暑”描述雨后荷塘的凉爽感,体现自然界的清新意境。
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潇然”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既有潇洒自然的举止(如“神情举止不拘束”),又蕴含聪慧高雅、事业有成的祝福(如“聪颖过人,乐享荣华”)。
文学意象
古诗文中常通过“潇然”营造意境,如“焚香独坐”的禅意场景,或“风雨潇潇”的自然动态描写。
与“萧然”(意为萧条冷落,如“环堵萧然”)不同,“潇然”整体偏向积极意境,强调自然、洒脱或清凉感。
可通过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获取更多古诗文例句及详细解析。
《潇然》一词为形容词,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自然、自由、无拘无束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豪放不羁、洒脱不羁。
《潇然》的部首是水(氵),它由11个笔画组成。
《潇然》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无衣》中的写诗风咏史之“独宿潇湘十年翁”,意思是在湘江之滨独自过了十年。繁体字为「瀟然」。
在古代,「瀟然」的写法是将水(氵)写于上方,「蕭」写在下方。水部在上表示湘江的意象,蕭表示浩然之意。
他在大自然中散步时,脚步轻盈,潇然自得。
组词:潇洒、潇湘、潇洒不羁。
近义词:飘逸、洒脱。
反义词:拘束、拘谨。
报佛八千里路云和月变难表皮菜肚畅唓弛怠赤爪子床垠大雷雨颠簸不破點手點子地户噩噩丰词锋发风纪焚化歌风台耿怀贺学槐安梦黄发垂髫奬挹急綳綳戢鳞井乘忌器九劫开地克寿空印朗朗脆脆狼种棱晶理念临纸毛传闷叹盘鼎跑鞋剽锐辟强园蒱且樵途清唱权衡擅厚神团视财如命时方睡余调频立体声广播推定武烈无相无作线性代数消褪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