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舟楫。语本《易·繫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后汉书·郎顗传》:“臣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 清 魏源 《筹海篇》:“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
“刳舟剡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为kū zhōu yǎn jí,字面意思是“挖空木头制成船,削尖木头做成桨”,引申为“制造舟船等水上工具”。其核心含义是描述古人利用木材制作船只和船桨的工艺,体现早期人类克服自然障碍的智慧。
字词拆解
出处与引申义
源自《周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后演变为成语,既指具体造船技术,也象征通过创造工具解决问题的智慧。例如《后汉书·郎顗传》提到“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强调借助工具达成目标的意义。
应用与扩展
清代魏源在《筹海篇》中引用此语,说明古代圣人通过发明舟楫克服地理障碍,隐含开拓进取的精神。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传统技艺或人类早期文明的创造力。
现代使用场景
该成语现今较少用于口语,常见于学术或文化类文本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象征意义。例如探讨古代科技发展时,可借以说明工具革新对人类进步的作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引用,可参考《周易》《后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刳舟剡楫》这个成语意为“为难自己,毁掉自己的工具或资源”。它比喻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重要条件或方法。
《刳舟剡楫》这个成语拆分为:刂(刳) + 舟(剡) + 艹(楫)。
刳的部首是刀,总笔画数3。
剡的部首是舟,总笔画数9。
楫的部首是艹,总笔画数9。
《刳舟剡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剡舟楫碎”,形容项羽灭亡了自己的西尔车和船只,导致无法逃避敌人追捕。
在繁体中,该成语的写法为「刳舟剡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刳舟剡楫》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鉅舟楫剡”。
他为了赚钱,刳舟剡楫,结果损失了许多重要的资源。
组词:刳心刻骨、舟车劳顿、剡木焚舟、艹田蚕食。
近义词:舍本逐末、割席断义。
反义词:爱惜工具、珍惜资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