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以地势险要著称。后常用以代指险固之地。《汉书·王莽传中》:“ 绕霤 之固,南当 荆楚 。” 颜师古 注:“谓之 绕霤 者,言四面塞阸,其道屈曲,谿谷之水,回绕而霤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绕霤 未足言其固, 郑 白 未足语其丰。” 吕延济 注:“ 绕霤 , 关 内固险,以绕京师如屋霤也。”
2.指环绕下6*注之水。 宋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诗之一:“千嶂承宇,百泉绕霤。”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绕霤汉语 快速查询。
关于“绕霤”一词,目前并无权威文献或常用语境中的明确释义,但结合汉字解析与古代文献片段,可推测以下可能含义:
字面解析
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曾提及“绕霤之固”,指地势险要、需绕行才能通过的地方。此处“绕霤”或为地名,引申为险固之地的代称。
使用建议
该词极罕见,可能属生僻或讹误词汇。若为古籍引用,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分析;若为现代生造词,建议核实来源或补充语境。
如有更多背景信息(如出处、句子),可进一步精准解读。
《绕霤》是指围绕在云雾中,或细密如霤的环绕物。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优美的感觉。
《绕霤》这个词共有两个字,分别是“绕”和“霤”。
其中,“绕”字的部首是“纟”,由11个笔画组成。
而“霤”字的部首是“雨”,由16个笔画组成。
《绕霤》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献中,形容当时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景象。后来由于其富有诗意和意境,逐渐流传开来。
在繁体字中,《绕霤》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对“绕霤”这个词的字形有所变化。例如:“绕”字的早期写法是“纃”,形状更加复杂。而“霤”字则有“類”、“类”等变体。
1. 山间雾气朦胧,一缕绕霤轻轻飘过。
2. 晨光笼罩着绕霤之地,宛如仙境。
绕云、霤气、绕迹、绕带
云雾缭绕、云幽雾绕、缭绕云雾、云雾环绕
散开、雾散、清澈、明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