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耗矣哀哉的意思、耗矣哀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耗矣哀哉的解释

语本《汉书·董仲舒传》:“ 秦 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秏矣哀哉!” 颜师古 注:“秏,虚也。言用刑酷烈,诛杀甚众,天下空虚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罚闇乱。音莫报反。”秏,同“ 耗 ”。后用以表示对政治、社会昏乱的悲愤。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叙》:“而 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梁启超 《新民说》六:“耗矣哀哉!吾 中国 人之无国家思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耗矣哀哉”实为“呜呼哀哉”的讹写或变体,其正确且通用的形式是“呜呼哀哉”。这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表示对死亡、终结或不幸事件的深切哀叹与悲痛。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表达惋惜、伤悼或感慨事物消亡的情绪。现代汉语中也常引申为对某事彻底失败或完结的戏谑性表达。

二、词源与权威释义

  1. 本义溯源:
    •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其感叹词“呜呼”(或作“於乎”、“於戏”)本身即表示叹息,“哀哉”意为“悲哀啊”。组合后强化了哀伤的语气。
    • 权威典籍出处:
      • 《左传·哀公十六年》:记载孔子去世时,鲁哀公的诔文中提到:“呜呼哀哉!尼父!” 这是现存文献中较早且著名的用例,表达对孔子逝世的沉痛哀悼。
      • 《诗经·大雅·召旻》:有“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的诗句,表达了对时局衰败、贤人不再的悲叹。
  2. 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明确解释为“表示悲痛之辞。多用于祭文”,后也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带有诙谐或讽刺意味。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旧时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词,表示哀痛。现多借指死了或完蛋了(含诙谐意或讽刺意)”。

三、用法与演变

  1. 传统庄重用法: 在古代祭文、悼词、诔文中作为固定套语,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如:“某某不幸逝世,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2. 引申指代死亡: 可直接用作“死亡”的委婉或感叹说法。如:“没想到他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3. 现代戏谑/讽刺用法: 在现代口语或非正式书面语中,常用来表示某事彻底失败、结束或希望破灭,带有夸张或调侃的意味。如:“他那个不切实际的计划,最后自然是呜呼哀哉了。”

四、与“耗矣哀哉”的关系 “耗矣哀哉”并非标准成语。其出现可能是:

“呜呼哀哉”是一个源远流长、含义深刻的感叹性成语,核心在于表达对死亡或不幸的深切哀痛。其词源可上溯至《左传》《诗经》等经典,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释义。使用时需注意其庄重与诙谐语境的区别。而“耗矣哀哉”应视为该成语的非标准或错误形式。

网络扩展解释

“耗矣哀哉”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该词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文为:“秦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秏矣哀哉!”其中“秏”通“耗”,颜师古注解释为“空虚”或“刑罚混乱”。全句表达对秦国严刑峻法导致社会凋敝的悲愤,后引申为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哀叹。

二、语义解析

  1. 耗(秏):指资源耗尽、国家空虚,或形容政治昏暗不明。
  2. 哀哉:感叹词,强化悲愤情感。
    组合后既包含对物质消耗的痛惜,也暗含对精神层面(如法治混乱、民生疾苦)的批判。

三、历史用例

四、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泛化为“耗费大量资源却结果令人惋惜”,但需注意这与古典语境中的政治批判色彩有所不同,使用时应结合具体场景区分。

五、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气暗恼百千鲍孤雁迸逸边村柴烟醋坊粗悍答剌孙道送凋衰条畅钉明釭断常堆堵耳目长俸糈负局腹心相照惯盗管头顾指鸿霈后焰黄駵欢惬胡咙佳会肩拱近视眼渴望困急略夺漻漻临戎骂不绝口堥敦俛然民族英雄旁戾叛戾湫水囚系沈阳故宫石碣尸利释怨松友阘戟车通用拖后腿拓落佗心通闲愁万种香隂乡馔献土显懿谐漫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