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箴的意思、六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箴的解释

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 唐 李德裕 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羣小,听朝简忽。 德裕 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 唐 皮日休 《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史·吴充传》:“ 充 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 仁宗 命缮写赐皇族, 英宗 在藩邸,书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 余襄公 靖 ,从政六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六箴”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指代六项劝诫之言,其具体内容因不同历史文献或作者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箴”意为劝诫、规劝,“六箴”即六条用于自我约束或劝诫他人的准则,常用于古代道德修养或治国理政领域。


具体分类

  1. 唐代李德裕的《丹扆六箴》 唐文宗时期,李德裕针对帝王昏庸、朝政混乱的现象,提出六项劝谏:

    • 《宵衣》:劝谏君主勤于早朝,不怠慢政务;
    • 《正服》:强调服饰礼仪需符合规范;
    • 《罢献》:反对搜罗奇珍异宝,提倡节俭;
    • 《纳诲》:鼓励君主接纳忠言;
    • 《辨邪》:警示远离小人;
    • 《防微》:提醒防范细微过失()。
  2. 唐代皮日休的“身心六戒” 皮日休从个人修身角度提出六戒,针对心、口、耳、目、手、足的行为约束:

    • 心:保持正直;
    • 口:言语谨慎;
    • 耳:听取良言;
    • 目:明辨是非;
    • 手:行事有度;
    • 足:行止合礼()。
  3. 宋代吴充的《六箴》 宋仁宗时期,吴充向皇帝进献的六项治国修身准则:

    • 视:观察事物需明辨;
    • 听:听取意见要广泛;
    • 好:爱好应合乎正道;
    • 学:注重学习修养;
    • 进德:不断提升品德;
    • 崇俭:崇尚节俭()。
  4. 宋代的官德六箴 另一版本强调官吏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 清:清廉;
    • 公:公正;
    • 勤:勤勉;
    • 明:明断;
    • 和:和睦;
    • 慎:谨慎()。

“六箴”并非固定内容,而是根据不同历史背景和需求衍生出的道德或政治准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自我约束和外部规劝,达到个人完善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宋史》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六箴》的意思

《六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六条忠告或警示的箴言。箴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言辞,能够有效传达智慧或教训,给人以启示。

《六箴》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六箴》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六」的部首是「八」,它由四笔组成。 「箴」的部首是「⺮」,它由十一笔组成。

《六箴》的来源

《六箴》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左传》中的一句话:“六箴戒之,犹藩夷。”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六条箴言来警告和规劝人们,就像是设置藩篱来保护国家安全。

《六箴》的繁体

《六箴》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是《六箴》这个词的古时候写法和现在的写法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六箴》的例句

1. 大人教导小孩子要遵守六箴,才能够做一个明理的人。

2. 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六箴,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组词

六宫粉黛、箴机玉轴、箴规矩则等。

近义词

箴言、谚语、格言。

反义词

解放、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