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壶的意思、方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壶的解释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 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壶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器物、地理、神话三个角度解析:

一、器物本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方壶”最初指古代盛酒器,形制为方口长颈,常见于商周青铜礼器。此类器物多见于宗庙祭祀场合,其造型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与“圆尊”形成礼仪用器的阴阳对应关系。

二、地理名称

作为历史地名,“方壶”见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指代战国时期齐国境内的山岳地名(今山东淄博境内),因山体方正如壶而得名。该地曾为道家隐士修行场所,后衍生为文人诗作中的隐逸意象。

三、神话意象

道教典籍《列子·汤问》记载,“方壶”与蓬莱、瀛洲等并称东海五仙山,其描述为“山形如壶,四方峻峭,上有金玉琉璃之宫”,成为长生文化的典型符号。此神话形象在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即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暗含对方壶仙境的追慕。

文学延伸层面,清代《渊鉴类函》收录“方壶”词条时特别强调其作为文人书斋雅称的用法,取“壶中天地”的意境,喻指隔绝尘俗的精神空间。这种语义转化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化升华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方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 古代礼器
    指腹圆口方的壶形器物,常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如《仪礼·燕礼》记载“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郑玄注解释其为卿大夫士所用礼器。

  2. 神话中的神山
    传说渤海以东有五座仙山,方壶(又名方丈)位列第三,与蓬莱、瀛洲等并称。《列子·汤问》《西都赋》等文献均有提及。

  3. 紫砂壶类型
    紫砂壶中的一种几何造型,以方形为主体,四面常设素面开光,工艺上需借助样板工具制作,泥色古朴。

  4. 澎湖旧称
    历史上“方壶”曾是澎湖地区的别称,多见于古籍记载。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把定卑庳鏰子才致长衣乘电鸱枭摛藻蝩虫传唱箠駡措支剌刀头風緊风俊纲宪感今惟昔给数耿贾骨碌华英混事胡食鸡雏介人急乱警候荆州禁口讥切九会狂吟老监捞着棱子梁宫榴莲漫天王谩言名闻天下鸟外屏室平脱人迳荣爵闪面射防识举手电鼠腊私春松落孙枝晩谷为久微末为事乌帽红裙小抄小视息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