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刘熙载的意思、刘熙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刘熙载的解释

刘熙载(1813-1881) : 清代文学批评家。字伯简,号融斋、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所撰《艺概》为有影响的诗文评论著作。有《昨非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及教育家。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文艺批评领域,尤以《艺概》一书为汉语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之作。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述其核心内涵:

  1. 生平与学术地位

    刘熙载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东学政等职,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其治学涵盖经学、诗词、书法等领域,被《清史稿》评价为“品学纯粹,以身为教”的儒者典范(来源:《清史稿·儒林传》)。

  2. 核心著作《艺概》释义

    《艺概》系统阐述文艺创作规律,分论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部分。书中提出“文之为物,必有对待”的辩证观,主张文艺创作需兼顾“实”与“虚”、“质”与“文”的统一,成为汉语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来源:《艺概笺注》,中华书局)。

  3. 语言哲学贡献

    刘熙载在《说文双声》《说文叠韵》等语言学专著中,以声韵学为基础解析汉字构造规律。例如提出“双声为训”“叠韵为训”理论,揭示汉语词源与音义关联,为传统训诂学注入新方法论(来源:《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4. 教育思想影响

    其《持志塾言》强调“学贵自得”,主张教育应培养“通儒”而非“陋儒”,提倡博通经史与躬行实践结合,直接影响晚清书院教育模式(来源:《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清代卷》)。

网络扩展解释

刘熙载是清代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其生平和学术贡献如下:

1.人物简介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或熙哉),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他是晚清五朝(嘉庆至光绪)的重要学者,以《艺概》等著作闻名,被国学大师俞樾赞为“躬行君子,久而弥芳”。


2.生平经历


3.主要成就与著作


4.影响与评价


5.补充信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艺概》原文或相关学术研究(来源:、3、4、5、9)。

别人正在浏览...

安理会百琲白鹭白舆素车宝子参商之虞镵斧承揽赤甲出分慈明打髀殖低蛾底色二帝三王蕃落蚡缊贡品岣嵝碑鬼界过听骨牌黑白货哄堂焦燎解铃还须系铃人解腕机急阱坑酒醉绝圣弃智军部可以列祖列宗六陵卤簿使毛脚女婿没弹剥棉花套子明闿强枝弱本箝塞起事躯壳饶剧溶漾筛寒洒白寿不压职蜀黍丝窠鼍仙网城握发吐飧先大母仙舸乡会试湘绣宪式校补